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71、王栋
  王栋 (1906—1957) 王栋,字秉钧,南堡镇人。他自小喜农,高小毕业后先到南通高级农科中学,后入南通农科大学求学。当时,南通实业家张謇任校长,王受其影响,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 1927年,王栋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南通农科大学,并留校任教。 1929年经人介绍去沪,任职于国立税则委员会,主管农产品进出口税修定事宜。1935年,去苏、皖、鲁、冀、察、绥等地,调查农产品情况。193
(19061957)
72、彭谦谷
  彭谦谷(1882-1957),名名时,涟源县西阳乡犁头村人(今娄底市大埠桥街道)。彭谦谷自幼体质羸弱,九岁才能步行,但智力过人,在襁褓中试教以诗文,朗朗上口,年15,即通经史,工诗文,擅长书法,20岁考取秀才。1905年,获官费留学日本,入京都帝国大学攻法政系。与胡汉民、程潜等同学,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随黄兴奔走于香港、广州之间,从事革命活动。次年,参加同盟会南方支部发动的广州新军起义,失
(18821957)
73、张铸千
  张铸千(1885~1957年),回族,开封市人。张幼读私塾,后读中学,又求学于高等学堂,先在天津学习法文,继又转入北师大预料肄业。从1912年起任开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员达10余年之久,1923年任开封私立养正小学校长,1928年任开封女师教员、会计,直到1949年因病去职休养。他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在开封市教育界和回族群众中都有一定的影响,是知名人士。张铸千在1928年曾加入国民党,任开封县党部
(18851957)
74、杨文渭
  杨文渭(1923~1957),乳名泮池,曾用名文蔚,横涧七寸街人,幼年聪敏好学。 1938年冬,参加洛阳师范(迁卢氏涧北)创办的失学青年补习班,受活跃的洛师地下党支部的影响,认识国内外形势,懂得了中国当时的国家性质和发展方向,以全班考绩第一名结业。这段学习,为他倾向进步追求光明奠定了思想基础,后考入进德中学,结识了中共卢氏地下县委负责人刘遵实(赵致平的化名),在党的教育下,提高了分析鉴别能力
(19231957)
75、费青
  费青,祖籍江苏吴江,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之兄。先生亦才学横溢。与五弟费孝通、大哥费振东同为吴江翘楚,柳亚子曾赋诗称其三兄弟为“三凤齐飞”。于高中毕业后,与弟费孝通先后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设在苏州),受大哥费振东影响,思想偏向于革命。“五卅”惨案中,先生邀请中共党员恽代英、萧楚女等人来校演讲,轰动一时;先生又组织东吴大学学生会,创办“平成工人义务夜校”。1926年,先生被推举为全国第八届学
76、刘心甫
  刘心甫(1880—1957)名印矩。沂南县上高湖村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到东昌府(今聊城)会同其他同盟会员,到北京参加革命。1916年, 在家中办起新式学堂, 并亲自任教。不久,又办起了高湖小学和岸堤小学。1928年,被沂水县政府聘为县视学员。1936年秋,他被推举为崖子乡乡长。“七七”事变后,他拥护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主张,离职回家,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
(18801957)
77、蓝公武
  蓝公武(1887-1957),字志先,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同里镇。幼读私塾,后赴日本留学。1911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1912年回国后,师从梁启超,与张君劢、黄远庸合办《少年中国周报》,时人称之为“梁启超门下三少年”,或称“新中国三少年”。1913年赴德国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回国。经梁启超推荐,以进步党代表身份当选为北洋政府参议院议员,是当时最年轻的议员。1917年后任《国民公报》社长、
梁启超门下三少年(18871957)
78、杨赓
  杨赓(1915~1957)杨赓,原名隆誉,别号爱吾,长沙福临西冲人,1915年生。1934年从湖南省立一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35年“一二·九”-爆发后参加北平、天津学生南下宣传团,与北大、师大部分学生沿平汉线步行南下,宣传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枪口对外的主张。回北平后,他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部和北平学联的宣传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长沙,就读于北京大学
(19151957)
79、曾以鼎
  曾以鼎(1887~1957年)字省三,长乐县感恩人,早年迁至东街孝义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烟台水师学堂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回国任“应瑞”练习舰教练官,升为“江利”舰舰长。民国11年(1922年),率舰参加直奉战争,直系获胜升为“永健”舰舰长。翌年,离开“永健”舰,投奔皖系,出面收买海军倒戈反直,组成以林建章为首的海军领袖处,以鼎为参谋长。民国13年11月,段祺瑞临时执政,以鼎任“海容”舰
抗日海军名将(18871957)
80、练马生
  练马生(1889~1957年),原名法焜,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祖籍浙江省平阳县,5岁随父母迁居霞浦。13岁父母去世,先后跟随木偶戏艺人阿贡、阿勉学艺。民国18年(1929年)定居城关(今松城镇)。马生以单人表演木偶戏(提线木偶,俗称幔帐戏)闻名。他在2平方米的场地上搭台演出,双手操纵木偶,用脚击打鼓钹,集“演员”、乐器、道具于一身,前后台演、唱、奏配合紧密,台词用方言快板顺口溜,曲调灵
(1889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