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81、陶国钧
  陶国钧(1901—1956),又叫公溶,茶山瑶,金秀镇金秀村人,解放前系石牌头人。陶国钧出身地主家庭,从小就仗势欺压瑶民子女。1940年,国民党统治势力伸入金秀瑶山,陶国钧极力赞同国民党政府“开化”瑶山的政策,得到金秀设治局的信任,并加入了国民党,1941年被任命为永宁乡(今金秀镇)乡长,陶依仗反动势力,霸占、-、0人民财物,还设立私刑,体罚人民群众。1943年,瑶民不堪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在全金
(19011956)
82、陆东海
  陆东海(1890~1956) 原名陆成林,壮族,州圩乡上荣村人。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曾给人放牛多年。其兄陆福安(原名陆成权),在旧桂系陆福祥部任连长。陆东海随兄当兵,后入桂林讲武堂,毕业后,到新桂系黄绍城、黄旭初部任排长、连长、营长。粤桂战争结束后,转入政界。1929年任那马县县长,1931年任博白县长,1932年任向都县长,曾任柳州禁烟队队长, 都安县民团副司令。 1937年任广西省公路管理局
(18901956)
83、卢学溥
  卢学溥(1877—1956),字鉴泉,又字涧泉,桐乡乌镇人。祖籍东阳县,清康熙年间迁青镇(今乌镇)经商,家道殷富,为当地望族。幼承家学,勤学敏思。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落第。时祖父景昌为顺应潮流,改立志书院为国民初等男学堂,并以堂长职务交学溥。学溥年轻气盛,锐意改革,聘名师、增设备,学校生气勃勃。沈雁冰(茅盾)为学溥表侄,就读该校,承精心培育。三十四年,去南京从张曜在财政金
(18771956)
84、林献堂
  林献堂(1881~1956),名大椿,号灌园,祖籍平和县五寨埔坪村,生于台湾台中雾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文钦系前清举人。他从小受教于严父,通典籍,深有国学基础。清光绪21年(1895),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年仅15岁的林献堂随父返居漳、泉两地。重返台湾之后,献堂开始和-海外的梁启超通信,探寻台湾民族-之路。民国3年,他聚会堂兄林烈堂及李春生、林伯寿等巨富,捐资近30万元,在台中办私立台阳中学,专门
(18811956)
85、甘乃光
  甘乃光(1897~1956)甘乃光,字自明,广西岑溪人。民国11年(1922)毕业于岭南大学经济系。民国13年夏在黄埔军校任英文秘书兼政治教官,8月,代理国民党中央实业部长。民国14年初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9月任查办电报局委员会及查办粤汉铁路委员会委员,10月任预算委员及调查广东大学委员会委员兼主席,11月任广东南路各属行政委员及广三铁路查办委员。民国15年1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第四至第六
(18971956)
86、杨永清
  杨永清(1891-1956),字惠庆。祖籍浙江镇海,生于无锡。宣统元年(1909)毕业于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清心中学和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后考入清华学校,1914年赴美国留学。1927年,出任东吴大学校长,是该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校长。杨永清致力于东吴大学的发展,大力推进学校的改革。他逐步将校董会原来主要由美国人组成,改为以中国人为主,董事长亦为中国人,学校各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和院长
东吴大学首位中国籍校长(18911956)
87、袁克桓
  袁克桓(1898—1956),又名袁心武,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六子,近代实业家。毕业于南开大学、天津新学书院,1913年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做实业,曾任启新洋灰公司的总经理,还参与创办了江南水泥厂、华新南辰溪水泥厂、北京琉璃水泥厂等企业。物生平他遵循其母杨氏(袁世凯第五个姨太太)“不要从政”的遗训,1913年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做实业,曾任启新洋灰公司的总经理,还参与创办了江南水泥厂(南京)、华
袁世凯六子(18981956)
88、徐右丞
  徐右丞(1864~1956)徐右丞,名树弼,字右丞,长沙人,清同治三年(1864)生。幼承家学,熟谙内经病理,精通歧黄之术,擅长五运六气,对疑难病症的诊治,有独到见解。他在长沙行医20多年,后追随孙中山、黄兴等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去北京,参加中医考试,名列第一,并在北京城南开设诊所,悬壶行医40余年。由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疗效显著,声誉日隆,被群众誉为北京市四大名医之一。他与萧龙友(北京四大名
(18641956)
89、黄元和
  黄元和(1890~1956)黄元和,长沙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幼入湘剧三元科班学小生,班师姜星福见其资质聪慧,令其习武丑。出科后,艺趣广泛,对湘剧生、旦、净、丑各行艺术均喜钻研,且能串演。对常演剧目的“总纲”,均能背诵,尤以武功见长。民国初年,他吸收许多京剧武打艺术,丰富了湘剧武丑的表演,其中最有名的为《岳传》中《扛边受捆》中饰张保,长沙观众称他为“活张保”。他热心湘剧教育事业,为清末以
(18901956)
90、王生海
  王生海(1911~1956) 乳名二丑子,甘泉县桥镇乡葡萄沟村人。1934年春,刘志丹领导的工农红军来甘泉洛河川一带宣传“闹红”,发动贫苦大众起来打富济贫,王生海毅然投身于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他虽然没有文化,但记忆力和理解力特别强,且有胆有识。在担任赤卫军贫农团团长期间,他积极组织赤卫军,宣传党的主张和纲领,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打富济贫工作,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1月,王生海被选送到中央党校
(1911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