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方豪
  方豪(1894-1955),浙江金华人。北京大学学生,北京学生联合会及其后的全国学生联合会的首任主席,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领袖之一。1919年,《巴黎和约》签订后,其秘密联络一部分北大同学,发动了以“内除-、外抗强权”为口号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同年5月中旬,同天津学联会代表杨兴亚、上海学联会代表何葆仁,见孙中山先生于其上海寓所。后又会同天津学联会总代表杨兴亚、上海学联会总代表何葆仁同赴广州,
五四学生领袖(18941955)
22、李浴日
  李浴日(1908.4——1955.8),广东雷州人,字春清。李浴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现代中国文人从事军事学研究的先驱者,中国现代军事理论体系的主要倡建者,孙子兵法研究第一人。他与浙江蒋百里、云南杨杰同为中国军事学巨擘,驰名海内外。他在军事学研究诸多领域,相当部分至今仍未有人超越,影响相当深远。公元1908年4月12日生于广东省雷州府海康县(今雷州市客路镇后坑仔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上
(19081955)
23、林美南
  林美南(1909~1955年),笔名缪南,本县东园镇东桥园村人。林美南两岁丧父,家庭贫困。1924年得姑母资助,先后在五经富教会办的小学和道济中学读书。1927年初,考进揭阳榕江中学。1928年起,他开始读《新青年》、《语丝》和北新书店、创造出版社的书刊,接受了许多新思想。1929年初在揭阳榕江中学毕业后,考进汕头道路工程专门学校。1930年至1933年,林美南先后在揭阳县朱竹坑、棉湖、阳夏、澄海
(19091955)
24、凯丰
  凯丰(1906年-1955年),原名何克全,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在遵义会议上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性之后,凯丰一直坚定地拥护毛泽东的领导。凯丰曾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代部长等职务。早年生活1906年2月,生于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三角池村。1925年夏,凯丰在萍乡中学毕业,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在此期间,他经常阅读《语丝》《莽原》等进步书
(19061955)
25、吴新田
   吴新田(1888~1955)字芑荪。安徽合肥人。青年时代就读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后在皖系军阀湖南督军张敬尧部第七师任旅长。1920年直皖战争中张敬尧败退湖北下野,吴遂代理第七师师长,转而投靠直系。直系军阀夺得中央政权后,于1921年5月25日明令免去附皖之陕西督军陈树藩的职务,而代之以直系师长阎相文。6月,阎相文率所部陆军第二十师及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由潼关入陕;同时,吴的第七师也奉命由湖北随(
(18881955)
26、金慰农
  金慰农(1882~1955),原名猷澍,晚号眇翁,休宁徽光乡瓯山人。爱国民主人士。金慰农17 岁中秀才,次年进保定高等师范学堂学习,与吴樾等爱国志士相识,加入军国民教育会,创办《直隶白话报》,宣传推翻满清政府,为准备暗杀清廷-,曾与马鸿亮、杨积厚去东北买武器,密谋起事,未成。改往东北速成武备学堂任教,担任化学教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金慰农转赴美国留学,先入阿迈士高中、渥士特工业大学攻读
(18821955)
27、石文华
  石文华(1889—1955年),字荣五。本县喜峰口城里人,其父石云峰,清同治年间武举,未出任官职,靠经商治家。 石文华兄弟五人,其排行第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9岁的石文华离开家塾,带着四弟和乡里一些少年同学到迁安县城高等小学堂去求新学,与杨秀峰等同班。他学习成绩优异,又有号召力,为班级学长。毕业后,石文华被学校保送到天津农职中学就读。 民国4年(1915年),
(18891955)
28、张志德
  张志德,1924年生于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山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6年,张志德入当地的一所私塾念书。可是,仅一年时间,他不得不放下书本,拿起放羊鞭,做了羊倌。他非常喜欢上学,就这样丢下书本,他不甘心。于是,几经努力,后来又断断续续念了两年,终于在他16岁时有幸进入镇中心小学补习班学习。生活的煎熬,时世的艰辛,造就了张志德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毅力和意志。补习一年,学校破例将他插入五年级学习。两
(19241955)
29、王兆松
  王兆松(1875~1955) 著名侨领、企业家。1875年生于清澜镇义门村一个贫苦渔民家庭,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他生下四男五女,全家都出洋。父亲王才冠是个老渔民,成天泡在海水里,家贫如洗。年仅十三岁的王兆松在乡亲的携领下,到南洋谋生,初时在沙捞越琼侨张锦兴店中当学徒,继而到马来亚莪洲浮罗吉胆埠操“作海”业,以捞虾为生。后在吉隆坡“典目公司”推销冰块,同时买来一辆汽车经营冰鱼运销业,他的勤劳和
(18751955)
30、王庸之
  王庸之(1896 ~ 1955),名国齐,号泽民,白族,洪家关海龙坪人。庸之少时,随宿儒贺星楼读私塾。1913年进入县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在海龙坪任教数年。1918年,庸之投笔从戎,参加贺龙部任副官。后任连长、营长等职。1922年,贺龙去川,安排庸之在县留守,当年活捉神兵首领王国章、徐国柱,枪杀在校场坪。“八一”南昌起义,贺龙受到通缉,庸之害怕株连,离开贺部,旅居长沙。1931年,在大庸参加新编三
(1896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