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71、张煜全
   张煜全(1880-1953),字昶云,广东南海人。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学校校长。清光绪六年(1880)生。曾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香港皇仁书院、天津北洋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获清政府官费,留学美国,入美国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律科学习。光绪三十年(1904),获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光绪三十一年(1905),受清政府委派出洋考察,任-大臣随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18791953)
72、齐小桓
   齐小桓(1879~1953),名屏周,字小桓,号匡九,今店子乡赵固村人。自幼天资聪慧,9岁时先入私塾,后至县城书院就读。其祖母有病,为求医看尽冷眼,于是立志学医,时23岁。自此,闭门谢客,研读医学典籍。3年后学成临诊,30岁时便已很有名望。他医道精深,精脉学,善内科杂症。用药精奇独到,常常药到病除。石头村李姓妇血崩,危在旦夕。齐诊过对其家人说:“吃我的药3天病除,5天下床。”病人服下两副“胶芨四
(18791953)
73、史家麟
  史家麟(1882~1953)史家麟,闽县(今仓山区)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祖父经商。7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14岁入鹤龄英华书院就读,光绪二十八年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光绪二十九年,家麟在上海与林森等人共同组织成立旅沪福建学生会。此后,他参加了该会进行的收回福建邵武、建宁、汀江三府的矿产开采权、抵制美货、反对美国-华侨、以及反对“割闽易辽”等-。宣统元年(1909)家麟由宋教仁介绍参加中国
(18821953)
74、赵畴九
  赵畴九(1909~1953),武陟县东岩村人。1927年毕业于河南省立第二商业学校。1931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至1936年任教于乔庙、县城和温县赵堡镇小学。1938年任武陟县立医院院长,后任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校长。1940年11月任武陟县党部干事、计划委员、训练委员等职。由此跻身于军政界,同年任武陟县第四区区长,第五中队长、挺进三十九支队长。1944年5月任第一战区十三纵队副司令员、河南省第四
(19091953)
75、孙宗复
   孙宗复(1903—1953),浙江义乌县人,士绅家庭出身,毕业于北京私立中国大学预科班。1928年任武义县国民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1930年任浙江《民声日报》社长,1933年在南京中央通讯社当记者,次年任陕西西安市建设委员会科长。1935年6月任褒城县长,兼任南郑、城固、褒城、勉县联合清乡指挥官,对这一带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武装进行“围剿”。先后杀害中共地下党负责人门应华以及共青团员、红军之友
(19031953)
76、康耀辰
  康耀辰(1877—1953),字乐山,本市山西会馆巷人,清末秀才。性耿直,不善言辞,素有教育救国之志。废科举后,康耀辰考入三原宏道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被清政府遣派到日本东京帝国高等师范地质博物系学习,和同学于右任一起拜见在日本的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活动。留学期间,他感到日本教学方法先进,节衣缩食,购买不少教学仪器,以备回国后使用。1913年,毕业后回到汉中。临时
(18771953)
77、许家朋
  许家朋(1931~1953),绩溪县坎头乡人。1950 年实行土地改革时,他参加诉苦会,斗地主恶霸,是全村最积极的一员。在此期间,他加入了民兵组织,满腔热情地完成民兵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轮到值勤,他总是来得早,走得迟,不论风雨雪夜,始终坚守岗位。3 月的一天,村里获悉-分子程华生潜逃至宁国县蜀洪,许家朋立即要求前往逮捕。深夜,许家朋、程安志等5 人,冒着大雨,翻山越岭40 余里,终于拂晓前赶抵目的
(19311953)
78、张石川
  张石川(1889~1953)原名通伟,字蚀川,浙江镇海霞浦(今属北仑区)人。16岁随舅父至沪,初为洋行买办。民国2年(1913年)被美商亚细亚影戏公司聘为顾问。同时,与郑正秋等创办新民公司,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剧、导演和摄制业务,联合执导中国第一部故事片⊙夫难妻》。民国5年,与管海峰合作,在徐家汇开设幻仙影片公司,拍摄《黑籍冤魂》。旋任新世界游乐场经理。民国11年,再次与郑正秋合作,在杜美路(
(18891953)
79、杨子毅
  杨子毅(1878—1953),乳名绍柽,又名干周,字弼朝,东区起湾村人。1905年毕业于两广(速)成师范学堂,旋回石岐办小学,并与郑彼岸、郑道实等人创办《香山旬报》。后考入两广方言学堂德语班学习。1911年毕业后,被推为中山县议会副议长。1912年因成绩优异,获官费派往德国留学,在布来司劳大学读经济系,并加入同盟会。1915年他与留德同学绕道丹麦、荷兰、途经爪哇上岸,在当地执教华侨子弟,兼营工商业
(18781953)
80、唐邦治
   唐邦治(1875~1953),字子均,号思岘庐,丹阳全州厚诚村人。幼年随父至镇江读书,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取秀才,在镇江梳儿巷陈公祠设学馆授徒,客居镇江。光绪二十年补为廪生。光绪三十年岁试考入江阴南菁学堂,三十二年毕业,任南京学堂教员。宜统三年(1911年)聘为吴淞复旦监学。民国初佐治丹阳、溧水办理狱案。民国4年(1915年)考取县知事,经推荐派往山西吉县。后又觉宦途“弃材”,遂于民国6
(1875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