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51、赵国俊
  赵国俊,1924年农历八月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盐埠乡园艺村月盈塘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出生时,家里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佃住了别人两间草房,佃耕了两亩旱地。其父赵自一,靠给别人推土车子运送货物和做零工维持一家人生计。赵国俊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因食不裹腹,母亲常常带着他和弟妹沿门乞讨。一次,赵国俊带着大妹赵秋连去讨米。好不容易讨了几斤米,兄妹俩背着米兴高采烈地往回赶。不料半路上被一个中年汉子蛮横无理地
(19241953)
52、沈柏寒
  沈柏寒(1884—1953),名长慰,又字伯安。吴县甪直人。同盟会会员、教育家。光绪年间重建甫里书院的沈宽夫,就是他的祖父。他七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沈家是镇上有名的后起富户,在甫里书院设有家塾,并请昆山名士方还(即方唯一)来教族中子弟。沈柏寒从小得到名师的指授,打下了旧学根底。1904年,二十一岁的沈柏寒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教育系攻读。1906年,沈宅大家庭内部发生严重纠纷,祖母忧急成疾,他
同盟会会员、教育家(18841953)
53、宋德清
  宋德清(1923—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 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土家族,1923年生于大庸县桥头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20岁当保丁。1950年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临津江258高地挖坑道时,奋勇掘进,被团部授予“掘进尖兵”。 1953年春参加了激烈的老秃山战斗。老秃山在临津江东岸,是敌人阵地的制高点,对志愿军造成很大威胁。为粉碎敌
土家族(19231953)
54、麻俊坤
  麻俊坤,1928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一个贫农家庭。他11岁至19岁给地主打短工、扛长活、作零活度日,受地主剥削、压迫,全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1947年2月,麻俊坤参加了当地的小哈拉道口-队,后部队改编,他在第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四团三连先后为战士、排长等职,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的历次战斗中,麻俊坤都很勇敢顽强,天津战役中曾立两次大功,荣获英雄奖章。1950年,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麻俊坤毅然
(19281953)
55、范景海
  范景海,曾用名花姜、郑子恩,清光绪八年(1882年)生于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粗通文墨,后携家逃荒至珠河县侯林乡山区,开荒种田谋生。伪大同2年(1933年)秋,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率珠河反日游击队到侯林乡开展抗日斗争。游击队缴了反动地主和汉奸的枪之后,召开群众大会。当时,由于群众对共产党和游击队缺乏了解,一开始谁也不敢出头露面,后来范景海挺身而出,带领游击队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帮助游击队把群众组织起
(18821953)
56、王平
  王平,又名王思顺,字雨生,1923年3月生于湖南省湘潭县茶园铺乡桂花村姜家祠的一户农民家庭。全家靠父亲自耕六亩稻田为生,家境清贫。王平8岁入学读书,聪颖好学,过目不忘。因家庭生活困难,王平只读完初小便辍学在家。他一边帮父亲耕种,一边坚持自学,熟读《岳飞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他能把书中的人物说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邻里老少乡亲有空便请他说书讲传。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的熏陶,既培育了王平忧国忧
(19231953)
57、王茀民
  王茀民(1896—1953)昆曲家。原名福民、馥民,吴县甪直人。曾任吴县浒关区区长等公职。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受家庭熏陶(祖父王小松先生为紫云曲社创始人之一),自幼雅好昆曲,又从沈月泉大师学曲。他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尤嗜爱昆曲,从沈月泉习曲、兼学身段,为二十年代中叶创建的甪直紫云曲社的中坚分子。他尤工正旦,以扮相秀丽、嗓音圆润而着名,是现代昆曲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作为当年的昆曲名票,曾和梅兰芳同台演过
(18961953)
58、陈卓云
  陈卓云(1871一1953),号额,和陈丰仁(1895一1953)都是外砂中医“万春堂”陈才子的后代,人们尊称为“额仙”和“丰仁仙”。卓云自幼随父陈其丰学医,得真传。精研温病学说,善治时行热病,尤其对伤寒杂症,更是得心应手,为贫苦患者治病分文不取,施医赠药,为群众所赞誉。丰仁随父学医,继承三叔父独特的切脉、辨症、下药等治病方法,对医治内、儿、妇各科及疑难病症有独到之处。通过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
(18711953)
59、张来法
  张来法,字宜鑫,1929年生于安徽省霍山县大沙埂乡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姊妹五人,他排行0。张来法幼时读了两年私塾,因聪颖好学,秉性刚直,乐于助人,深得私塾先生及村里老人看重。后失学替地主放牛,饱尝生活的苦难。1946年,张来法经在县邮局工作的哥哥介绍来到霍山县城,在一家私人印刷厂当学徒工。印刷厂设备很落后,用的是一米见方、十厘米厚的方块石头刻字印刷。印完一版后,需将石印上的字磨平重新刻字,再印下一张
(19291953)
60、牟廷芳
  牟廷芳中将(1902~1953年),贵州省郎岱县(今六枝特区)下营盘人,其父牟家兴,母杨氏,兄茂斋。6岁时父逝,母子三人,仅靠十余担租的田产生活。他年时读书顽皮,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毕业后常在庙门口聚,老年人们都叫其为“牟浪子”。16岁时,与来向保长催款的二名保警兵-,兵输心不甘,遂将一板子弹(5发)装入他衣袋内,诬其偷弹,并扭至保长家吊打,保长判他给保警兵小洋100块。其母-典当八、九担租的田产
(1902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