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1、孙浚伯
   孙浚伯(1913~1953),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人,富农家庭,行伍出身。军统特务,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民国20年(1931)参加陇东绥靖司令部任马弁。23年提升为排长。26年升任连长,同年9月调一六七师晋升营长。31年后调任谍报队队长、上校参谋,大荔县动员指挥部上校参谋,岐山县警察局局长。35年5月调任镇安县长兼“清乡剿共”自卫队总队长。36年5月因报复枪杀案被陕西省政府撤职,解省入狱。民国35
(19131953)
112、郑丰稔
  郑丰稔(1873~1953年),字笔山,龙门镇赤水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清末拔贡。废科举后,入全闽师范学堂深造,毕业后历任龙岩中学学监兼经史教员、县教育会会长、省咨议局候补议员。民国2年(1913),为省议会议员、副议长。袁世凯妄图复辟称帝时,他响应孙中山号召,为议会执笔写了《讨袁氏檄》,历数袁世凯窃国罪状,后遭通缉。民国7年,粤军入闽,被委任为福建高等审判厅厅长。民国12年,直奉战争
(18731953)
113、傅淑华
  傅淑华(1897~1953) 女,重庆市人,中共地下党员。1943年至1944年夏,为实现党“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任务,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先后派杨化周、曾曲江、傅淑华三位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徐篆(女)到镇巴。在傅汝弼帮助下,傅淑华任县立初级中学教务主任,徐篆任初中级任教师。1944年6月,学生贺藩鑫进域买东西,返回时自卫队有意整学生而提前关了城门,将贺抓住非法审讯迫贺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次日在
(18971953)
114、姚伯麟
  姚伯麟(1877~1953)字鑫振,旧居三原白鹿原(后迁县城东关),故笔名鹿原学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取官费生,赴日留学。初人东京济美学堂,后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民国4年(1915)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翌年返陕,曾任西安同仁医院院长。后侨居上海法租界,受聘于上海红十字会医院,并创《改造与医学》杂志社任社长。民国19年后,复教授于上海东南医学院、生生助产专科学校。译著刊行《大内科全书》(
(18771953)
115、王文
  王文(1921-1953年),乳名恩祜,字镜清、晨光。生于陆丰县八万墟一较有名商户。民国29年(1930年)王文随祖父到东海镇居住,就读县立一小。民国24年秋考上县立中学(今龙山中学)。他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是全校优等生之一。抗战爆发后,他与叶佐恕等同学发起组织以抗日救国、改造社会为宗旨的秘密政治学术团体“励助社”。他主编《晨光》杂志,宣传抗日,唤醒同学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民国26年12月,王文等“
(19211953)
116、颜任明
  颜任明(1898~1953年),乐罗村人,颜任光博士胞弟。少年失去父母,依靠继母抚养,但求学之志颇坚,经常求教于塾师,且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博乡人怜爱。后逢其胞兄考选留美,喜获族会津贴,进入高小读书。毕业后又遇其姐夫从国外归来,传授英文、代数,得以第二年考入琼群华美中学插读,次年考取国立北京大学物理系,192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学成后,应琼山中学之聘,任该校训育主任兼理化教员。后得北大教授介绍,
(18981953)
117、马元放
  马元放(1902~1953) 原名饮冰,曾用名景逸,阳湖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江苏政法学校,一度在局前街小学教书。次年回母校工作。民国15年被派往日本、朝鲜等地考察。翌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任特别市政府秘书处。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历任编译股主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研究指导员及首都《新报》社社务委员兼总等。民国18年在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任职,从次年起,先后任
(19021953)
118、穆润生
  穆润生(1880年--1953年),字国昌,回族,原籍天津市穆庄子。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落籍开封凤凰巷(今三民胡同)。穆幼年丧父,随舅父杨××为生,在其舅父所开的澡塘中当记帐的,每晚摘灯放水后,他伏案习医,终成名家。穆润生家有三世名医之称,他的诊病室挂有婴儿救星的巨幅匾额,历届的河南省军政要人,都是乘车去求医。他行医不以患者的富贵贫贱为施治的标尺,不管求医者的职位高低,一律收诊费。对穷人
(18801953)
119、董鲁安
  董鲁安(1896~1953)又名于力,别号东峦。蒙古族。河北宛平(今属北京)人。青年时代在北京高等师范读书,接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毕业后,留校任附属中学教员。1923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做研究生,1925年毕业。先后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副教授、河北省立天津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北京私立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对文学、佛学均有研究,曾组织过进步团体“工学社”,
(18961953)
120、陈仲陶
  陈仲陶(1895—1953),原名闳慧,字仲陶,别号剑庐,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父寿宸,光绪举人,喜诗。仲陶自幼聪慧好学,温州府中学堂毕业后,考取浙江高等学堂,在校受到国学教授、南社名诗人陈去病的指点,诗艺日精。毕业后回温州,先创办吉士小学,任校长,后被瓯海海关监督冒广生聘为秘书。公务之余,谈诗论文,与李笠、夏承焘等并称“永嘉七子”。1919年夏,与郑振铎等创办《救国演讲周刊》,报道
(1895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