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61、何鼎华
  何鼎华(1914——1952),东莞莞城人。在东莞中学读书时,就积极投身爱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莞中毕业后,先后做过小学教师、博物图书馆管理员、《东莞周报》兼记者。1935年6月,与黎协万等人创办《东莞新闻》周报,任社长兼总,大量报导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闻并发表评论。193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东莞沦陷后,奉命结束报社工作,到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驻港联络处工作。19
(19141952)
162、罗银青
  罗银青生于1894年,金寨县斑竹园镇沙堰村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词作者。罗银青生于1894年,幼年随叔父罗师源读私塾。1926年,他去武汉,与从事工运的共产党员李梯云一道,鼓动工人罢工。1927年3月,罗银青进入毛泽东在武昌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直接受到毛泽东、恽代英、方志敏等人的培养教育。讲习所结业后,他遵照毛泽东等人的指示,回家乡农村从事农运工作。1927年秋至1930年冬,他先后在
(18941952)
163、吴乾鹏
  吴乾鹏(1911~1952),海南省琼山县大致坡镇文风村人。父亲是美术教员,少年时随任教员的父亲在琼山县立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26年在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海南省琼台师范学校)就读。1927年9月,考上北京大学美术系,专修西洋美术,六年学业,四年修毕。1931年提前以优秀成绩获得毕业证书。1932年在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任教。1933年底,遵父命受聘回家乡的琼山中学,兼教美术、音乐2门课程。在琼山
(19111952)
164、李根荣
  李根荣,东肖洋潭村拜诏岭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民国17年(1928)参加农民-,翌年加入共产党,曾任乡农民协会土地委员。根荣一家长期为红军游击队收集情报,购买各种物资,是龙岩闻名的接头户。民国25年,由于叛徒朱森的出卖,当地的三十多名共产党员、接头户被捕,根荣与儿子秋林、秋竹(均是共产党员)亦同时被捕。父子三人同时被提审,刑讯人先后将他们吊在梁上,用烧红的铁条烙胸脯,逼他们供出共产党和接头
(18771952)
165、张锡铭
  张锡铭(1878-1952),又名张北成,字载若,南曹村人。幼读医,志在四方。因清末旧试废止而从医。熟读医书,苦攻医学四大经典,熟诵《伤寒论》、《医宗金鉴》等古典医书。一生擅长于伤寒、霍乱、麻疹等疾病诊治。1905年行医于尉氏、鄢陵之间,绰号张神仙。1939年,国民党八十一军十二师伤寒流行,轻者胸闷腹满,斑疹结片,重者神志昏迷,鼻衄便血,十数日,兵亡数百。军医束手无策,后轿请张锡铭诊断立方投药,迅
(18781952)
166、杨耕田
  杨耕田(1913~1952)原名牛风林。阜平西庄村人。17岁任小学教员时,常同共产党员王宗良、李心仁、王德乾等人交往,借阅进步书刊,探讨革命理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地下党员领导农民和学生进行了“砸盐店”斗争。1934年4月,阜平县党组织遭到破坏,杨耕田逃往绥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返回阜平,重新恢复党组织关系,任特派员,做区、县农会工作,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国斗争。1938年3
(19131952)
167、谢馨
  谢馨(1870~1952)原名俊崇,字崇山,入滇后又字伯南,自号白石山樵、海月楼主人、复园老人。祖籍岚皋,随父定居白河县南康家坪。光绪癸己(1893)恩科举人、乙未(1895)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1903)签分云南省通海县任知县,后任定远、蒙自知县。谢对当时官场上的人浮于事、尔虞我诈现象看不惯,心情是“终年低首不伸眉”,对上司也采取了“官柳当门懒折腰”。数载为政,除操心民间温饱外
(18701952)
168、张鹤鸣
   张鹤鸣(1910—1952)又名范明和,陆健。河北省滦县人。1928年考入滦县县里中学,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后在本村小学教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大门庄党支部书记。1936年到滦县县委西南区委工作。1938年7月,冀东抗日-期间,任抗-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参与领导了滦县港北武装-。随后,抗联队伍首战杨家院,全歼伪-三百余名。不久,升任抗联第五总队总队长兼第一路军指挥部参谋长。率五总队先
东北铁路中部护路军司令员(19101952)
169、高崇熙
  高崇熙(1901~1952)字仲明。雄县人。1919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学习,1922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化学,1926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兼北京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等职。主要讲授定量分析、稀有元素化学、无机制备、有机合成等课程。研究领域涉及无机合成和分析、无机制备、有机合成和分析、化工生产等诸方面,尤其以无机化学领域贡献最为突出。其最具代表性
(19011952)
170、赵飞翰
  赵飞翰(1865~1952年)赵飞翰,号凤洲,福州郊区盖山乡六凤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飞翰乡试中优贡第一名(优元),第二年赴京于保元殿朝考,列一等第三名。故自有诗云:“壮年优行贡成均,一等第三试亦频。何似探花郎及第,平生惯作第三人”。不久飞翰任山东荣城县知县。荣城有恶棍李光灿,横行乡间,暴虐邻里,连知县也莫奈其何。飞翰接任后,誓除此害。他严令差役,拘捕李光灿,但累月不成。飞翰知道差役有受
(1865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