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耿介
  耿介,原名耿志诚,宣威榕城十字街人,1920年11月出生于四川泸州。舅父耿敬先早三年参家滇军,官至旅长,因受排挤而退役回家赋闲,家境日趋衰落。耿介幼年时,在四川泸州上小学。1935年在昆明虹山中学上初中,毕业后升入昆华工校读高中,后转入云南大学附属中学。耿自幼聪颖,又长期随父身处军营,对国民党军上层人物中互相排斥、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现象略有所闻,对其父在官场中身处劣境亦有所感。中学时期,又值抗日
(19201950)
12、毛岸英
  毛岸英(1922-1950)革命烈士。湖南省湘潭县(今韶山市)人,1922年10月24日生于长沙清水塘。毛泽东、杨开慧为了革命四处奔波,他从小随父母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板仓等地生活。1930年10月,年仅8岁就同母亲杨开慧一起入狱,母亲牺牲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31年初,和弟弟岸青、岸龙由外婆、舅妈护送到上海,与叔父毛泽民会了面。毛泽民把他们安排在党领导的大同幼稚园抚养。不久,因党组织遭
革命烈士(19221950)
13、朱向离
  朱向离,又名朱指南,化名林琳、张文成,1911年9月6日生于山西省平遥县北营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其父朱存正是前清秀才,参加过中国同盟会。1918年,朱向离在本村读初小,1924年进本县第二高级小学学习。在此期间,受族兄弟朱宝善、亲戚冀云程(均为共产党员)及大革命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任行健的影响,开始向往革命。1925年五卅惨案后,朱向离参加宣传队,下乡讲演、募捐。1927年3月,他的父亲病逝后,家
(19111950)
14、赵连有
  赵连有,1924年生于辽宁省盘山县胡家区胡家街一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成年累月,拼死拼活地耕种,全家人仍然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赵连有长到8岁时上不起学,就给财主家放牛。父亲盼望赵连有快快长大,也好有个帮手。谁料到就在赵连有22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当上了国民党军队的迫击炮手。1946年2月,赵连有在辽阳被解放军解放,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参军后通过诉苦运动和阶级教育,使他明白了穷人所以穷,是剥削阶级
(19241950)
15、费清道
  费清道,1930年4月生于云南省宣威县榕城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6岁时,生母病故,父亲娶继母杨氏,一家人勤耕苦作勉强维持生活。费清道8岁时入小学读书。1942年他考入宣威县立中学,由于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常常受到老师的赞扬。1946年,他考入宣威师范17班,思想更加活跃,不但努力学习好功课,还阅读进步书籍。他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时事,抨击国民党-统治。当他得知本村进步学生费跃、费敏亲、费纯亲等有的是
(19301950)
16、赵洪文国
  赵洪文国(1881—1950),女,满族,汉军旗人,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本名洪文国,夫姓赵,故以赵洪文国知于世,人又多称“赵老太”、“赵老太太”,无党无派。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协助其三子赵侗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河北“国民抗日军”、河南“太行山光复军”以及“晋察冀游击纵队”,当时被国人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赵洪文
双枪老太婆(18811950)
17、萧国宝
  萧国宝,原名徐永寿,1927年10月10日生于四川省南江县新民乡灌坝村一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徐学义,母亲雷金秀。萧国宝排行第二,上面有个姐姐。父母企盼他健康成长,给他取名永寿。伴随岁月的流逝,徐永寿一天天长大。他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很招家人喜欢。但因家境贫寒,身体十分单薄,为此,父母总是想方设法让他多吃一点。徐永寿7岁那年,一天,母亲在路上捡到几个半截红苕,到家后烧熟就递给他。徐永寿先分给父母和姐姐
(19271950)
18、何海清
  何海清(1875—1950) 中华民国陆军上将。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75年6月10日出生于湘乡县城前铺早家冲一个行伍家庭。1894年投入湘军魏光焘部。1895年参加甲午战争作战有功,被提升为先锋队排长。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被派往云南任清军第七十五标一营队官,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与朱德同在特别班见习,常在一起交流反清救国思
(18751950)
19、夏之时
  夏之时(1887—1950),字亮工,1904年东渡日本,考入东斌军事学堂,专攻军事 。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 。学成归国,回川参加新军,成为新军一名步兵排长,驻扎省城成都 。1908年奉命回到四川,策动革命。1911年11月,夏之时在成都市亲自领导并取得了龙泉驿起义的胜利,随后东进重庆与张培爵等人会合,建立蜀军政府,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辛亥革命后,夏之时
(18871950)
20、毛杏表
  毛杏表,1916年3月22日生于浙江省奉化县金竹地村一户贫苦农家。他9岁才上学读书,学习成绩优良。12岁那年,家庭实在无力供他继续读书,就跟随父亲在家务农;14岁时,经亲友介绍,去汉口徐坤记沙发店当学徒;满徒后,在汉口、上海等地做工。他饱尝了人间的艰辛,平时节衣缩食,尽量把积蓄下来的钱寄给父母、以补助家庭。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毛杏表目睹日军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无比愤慨。次年春,因工厂倒闭,他
(1916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