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8年出生的名人介绍(8)
71、童薇薇
  童薇薇 女,一级导演。江西人,1948年11月出生,出身梨园世家,父母均为赣剧一级演员。1954年入赣剧训练班学戏,1957年转入江西省文艺学校,工文武花旦。1959年毕业后进入江西省赣剧院。1960年至1963年重进省文艺学校学习,后回省赣剧院任演员。1985年至1987年进上海戏剧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1996年任上海越剧院艺术室导演。主要执导剧目有越剧《状元打更》、÷桂英》、《色官审案》、
72、王希成
  王希成,男,汉族,山东省招远市人,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现任山东玲珑集团董事长。1987年,王希成带领烟台轮胎厂开始了艰苦的二次创业,用了12年的时间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打造成为产值过十亿的招远市龙头企业。2001年股份制改造以后,玲珑集团实现了由轮胎制修向斜交轮胎规模经营、由单一斜交轮胎生产向子午线轮胎结构调整、由单一产业发展跨向产业集群等“三大跨越”,创造了行业子午线轮胎建设的“玲珑速度”
山东玲珑集团董事长
73、宋顺发
  宋顺发 男,一级演员。浙江绍兴人,1948年11月6日出生。1965年毕业于杭州艺专越剧班,进杭州市越剧团任演员。1968年选调进浙江省越改剧组,后一直在浙江越剧团工丑角,为名丑屠笑飞的弟子。先后在《半篮花生》中饰儿子东升(拍摄成电影)、《小刀会》中饰吴建璋、《胭脂》中饰毛大、《天之骄女》中饰程咬金夫人、《喜脉案》中饰胡植、《画眉》中饰颜太公、《乾嘉巨案》中饰和珅、《徐九经升官记》中饰徐九经、《
74、张耀华
  张耀华,男,汉族,1948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〇团退休职工。当年轻妻子不幸瘫痪后,张耀华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作为丈夫的责任。39年的悉心照料,15330个日日夜夜的呵护,用行动诠释了真挚的人间亲情。1970年,分别从北京、上海来兵团农三师五〇团工作的小伙儿张耀华和姑娘王晓婉相恋结婚,第二年王晓婉怀孕后,感觉腰腿疼,有时候几乎连走路都直不起身子。1971年11月儿子降生,可王晓婉
75、胡昭程
  胡昭程,男,桂东县寒口乡寒口村人,1948年1月20日生。1966年5月在桂东一中加入共青团,1969年10月参加教育工作,1970年9月推荐至郴州师专学习,1972年7月毕业,获物理专业专科毕业证书,先后在寒口小学、寒口中学、桂东六中(桥头中学)任教。1975年2月在桂东六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县教学辅导站工作,曾任县教学仪器站站长。1983年12月~2000年底,先后任县教育局副局长、县教委副
(19482000)
76、储云
  储云,1948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幼酷爱书画。1966年随荆位辰先生学习中国画,1970年随部队赴大西北从事部队美术创作,1983年至1984年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全国高师书法进修班学习,1985年供职于宜兴市文联。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国际、国内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奖。著有《储云章草古诗十九首》等著作 8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及南京博物院特聘书画家、无锡市国画院副院长、
77、林继宗
  林继宗 (1948~)广东汕头人。曾就读于中央党校、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鲁迅文学院等。历任汕头港务局、汕头港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终身名誉理事、学术委员,省作协理事,汕头市作协主席,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等。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评论等计517万字。著有报告文学集《魂系胶林》,戏剧集《魂
78、罗晓华
  罗晓华 女,汉族,1948年12月出生,湖南耒阳人,中-员。永州市冷水滩第一小学教师。1968年12月参加工作,从教30多年来,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80年荣获湖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1987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1994年被冷水滩市人民政府评为十佳教师;1998年被永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1999年被永州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00年荣获冷水滩区“劳动模
79、梁彤瑾
  梁彤瑾 (1948~)梁彤瑾,男,汉,1948年2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本科毕业,法学学士学位。原为新疆《兵团日报》副总编,新闻高级职称,现已退休。新疆报告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乌鲁木齐作家协会副主席,兵团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曾获第六届“全国新闻百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创作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300多万字,作品获兵团、新疆自治区级奖项23次,获国家级奖项12次。文学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农民
80、武佩铃
  武佩铃,男,汉族,1948年4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河西区尖山街优仕公寓社区居民。从帮扶山西弱视儿童,到资助云南少数民族少年,再到为河北省兴隆县建起希望小学,资助学生几百名,捐资近百万,退休后最多同时打6份工,武佩铃的爱心助学路,一走就是21年。1996年,一篇“偏远地区孩子上学难”的报道开启了武佩铃的“爱心助学”之路。正想着通过什么渠道可以帮助那些孩子们,单位团委发动职工参与支持希望工程,武佩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