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41、崔伯
  崔伯(1881-1947),字仰西,英文名叫Percy.B.Tripp,是一位热爱中国,倾心中国文化,为发展天津教育献计出力长达40余年的天津近代教育家。1881年12月5日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富尔斯邱吉镇。1902年秋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06年秋应聘来津在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的前身)和官立中学堂(今天津三中的前身)任英文教员,从此久居于天津。崔伯痴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
(18811947)
142、贺老太
   贺老太(1885~1947),女,姓吴。泗县半城(今泗洪县)人。女企业家。童年丧父,随母逃荒到双沟镇帮工,嫁双沟酿酒工人贺星垣。贺家祖居山西省太谷县孟高村,三代酿酒为业。贺星垣童年迁居双沟,在酒坊当童工,经数年悉心钻研,掌握一套酿酒技术。婚后,吴氏鼓励丈夫与张、夏三家合股,开办全德槽坊。不久,由贺氏独家经营,更名贺全德槽坊(今双沟酒厂前身)。吴氏自小于艰难中磨炼,办事精明,且具较强管理能力,独挡
(18851947)
143、杨九畴
  杨九畴,又名日□,明泰昌元年(1620)出生于顺昌县谟武乡。杨九畴自幼务农,为人刚毅武勇,嫉恶如仇。因反抗土豪地霸的欺压剥削,聚集贫苦农民数十人,于顺昌、将乐两县交界的会石村劫富济贫,发动农民抗租抗税。清顺治四年(1647)7月,杨九畴率领起义军与另一支由王国用领导的义军联合,兵分水陆两路,攻打顺昌县城。因准备不周,两次攻城均未克。同年9月,杨九畴又联络江西、浙江边境的抗清武装,再次攻打顺昌县城。
(16201947)
144、于战海
  于战海,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崇礼县西纳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后因父病故随母搬迁到张北境内大囫囵镇居住。他自幼务农,1944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刚刚20岁的于战海,就被日军抓去当了伪军。在此期间,他目睹日军到处-烧杀,无恶不作,凶残地杀害中国人民,心中感到异常愤慨,当他看到全国人民都在积极抗日,而自己却穿着伪军的服装,充当日本侵略者的奴才走狗时,心里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在1945年7月,经过他
(19241947)
145、胡万杰
  胡万杰(1908~1947.12),又名胡俊三,河北省安次县人。8岁丧母。幼从父胡绍芬读四书五经。1922年考入北平基辅中学(教会学校)。高中毕业后回家。1927年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曾当选为学生会主席,主办过贫民夜校。后因反对学校当局侵占贫民夜校公款,遭校方令其停学3个月的处罚。1931年胡万杰大学毕业后,当过家庭教师,九·一八事变后,平津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威胁,他投
(19081947)
146、任石匠
  任石匠(1882—1947),原名任长礼,蒙城西南小任庄人,任石匠是被人叫响的诨号。任石匠出身卑微,名不见经传,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同军阀、日寇、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不屈不挠保护乡邻利益不受侵犯,受到当地百姓称赞。任石匠少年时边学习锻磨技术边拜师学习武功。为维持生计,他经常背着工具走村串户给人锻磨,由于技艺精湛,锻的磨好使,被人称为“任石匠”。国内外敌人压迫残害百姓的罪行,激起他的仇恨,便在家乡
(18821947)
147、马世和
  马世和(1922~1947),女,又名马淑华。民国11年(1922年)5月19日生,南通市城区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在进步教师影响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7年3月1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通城,马世和离家参加国民党江苏省第四专署特务总队,任宣传员。到农村、集镇宣讲抗日道理,在《放下你的鞭子》一剧中扮演女主角,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年10月,马世和参加江苏民众抗日自卫队独立第一支队(抗战支队)
(19221947)
148、张徳秀
  张徳秀(1894-1947),号雪山,韩国黄海南道结城人。韩国独立运动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者、媒体人士。1894年12月10日生,出身贫苦家庭。幼年家境穷困,未能得到正规高等教育。1903年,10岁,其胞兄张德俊在南浦学校任讲师,带其上学。后升入黄海道海州延禧普通学校。毕业后,在黄海南道南浦镇制片公司任职,但与上司医生冲突,旋即辞职。1911年9月,经朝鲜总督府詹姆士文官考试(任官文试制)合格,
(18941947)
149、余宪文
  余宪文(1886——1947),谱名协铭,字鼎三,乐清雁湖乡人。少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靠亲友资助读完小学,后考入乐清中学,继又在南京陆军将备学堂、保定军校骑兵科、北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军队中历任见习官、排长。  清宣统二年(1910),余宪文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后,他回到浙江。1912年1月初任浙江都督府参谋处一科代科长,6月任陆军第五军司令部少校参
(18861947)
150、昂山
  学生时代1915年,昂山生于缅甸中部马圭省那卯镇(Natmauk,又译“纳特曼克”)。1933年,入读仰光大学,很快成为学生领袖,尔后担任仰光大学学生会执委并与校内刊物《孔雀之声》(Peacocks Call)主编。1936年2月,因拒绝透露《孔雀之声》上一篇反英文章(Hell Hound At Large)的作者姓名,连同吴努同时受校方开除学籍。昂山、吴努两人因而领导大学生-;后来仰光大学让步,
(1915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