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41、丁乃刚
  丁乃刚(1886—1946),本名儒为,又名品青。世居义乌塔山下村,自祖父辈起迁居佛堂镇共和巷12号。生于1886年8月12日。1901年考取第一批官费留日生,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12年学成归国后,历任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北京京华印书局、奉天官银号印刷厂、北京财政部印刷厂的技师、印刷负责人。1929年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实用美术系主任,并一度代理院务。他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技术
(18861946)
42、袁金生
  袁金生,1923年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生于江苏省如皋县掘港镇(今属如东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由于他出生在“龙抬头”的日子,父母便给他取名“金生”。然而,他的童年和金子沾不上边,是在贫困交迫中度过的。从9岁开始,他便下地干活,有时随父在近海撒网捕鱼;14岁以后在港口当搬运工。他想凭自己的力气改变贫穷的生活,但是现实却使他屡遭挫折。掘港镇地处富庶丰饶的江海平原。由于早年工农红军活跃在这一带,
(19231946)
43、陈舜议
  陈舜议(1912~1946),原名国凤,民国元年(1912 年)2 月出生于天长县城南门街,后全家迁居杨村务农。陈舜仪先是就读于杨村初级小学,毕业后转入县城私立志成小学高级班。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得同辈爱戴。民国17 年小学毕业后,入天长县立初级中学,不久又转入扬州中学学习。陈舜仪青年求学时期,积极投入对土豪劣绅、-污吏的斗争。30 年代初,天长建立共青团组织后,陈舜仪在与共青团组织和进步同学
(19121946)
44、徐少保
  徐少保(1879-1946) 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书记,烈士。 湖南省益阳县人,1879年生。青少年时期读过几年私塾,后随父驾船谋生。其父死后在泉交河镇开粮行。1926年参加农-动,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泉交河区委副书记。 马日事变后,被国民党当局通缉,先后转移至沅江、南县、华容、石首等地从事联络工作,恢复、重建党的组织,建立农民武装。1928年春任中共南(县)华(
(18791946)
45、陈公博
  陈公博(1892~1946),原籍广东乳源县,寄籍广东南海。早年参加同盟会,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民国9年(1920)10月与谭平山、谭植棠回广州创办《广东群报》,宣传“五四”革命精神,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3月,协助-成立了广州共产党小组(后统称广州共产主义小组)。7月,以广州共产党小组代表资格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月,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成立,陈担8
民国十大汉奸(18921946)
46、张德盛
  张德盛(1915~1946),又名耕世,1915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茶房乡竹园村一户穷苦农民家庭。19岁那年,国民党政府抓兵、拉?的狗腿子接踵而来,在无路可走之下,他便去在地方民团任分队长的表哥雷振杰手下当勤务员。雷振杰有一定文化,知书达理,为人廉正,思想进步,有爱国救民的宏愿。张德盛受到雷振杰进步思想的熏染,心中孕育着革命的种子。商洛,自古为兵匪窜扰肆虐之地。经历兵荒马乱的张德盛,恨透了面前的黑暗
(19151946)
47、包乾
  包乾,原名包粹英,蒙古族,1911年5月14日生于辽宁省凤城县红旗镇包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9岁读书,16岁考入凤城职业中学。在中学读书期间,他看到日军践踏中国,日军特务横行无忌,十分气愤。1929年5月,包乾在职业中学毕业前夕,因带头反对日本人拉拢学生去安东镇江山逛樱花会,被开除了学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包乾在安东林科高中读书。不久家乡传来信息,为了驱逐日军,卫我中华,人们自发组织起抗日义
蒙古族(19111946)
48、萧先发
  萧先发,1898年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月儿湾村(今属新县郭家河乡)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萧先发生性耿直,爱打抱不平。凡本村发生地主欺负穷人的事,他都挺身而出。因此,在村里颇有威信。1928年5月,黄麻起义后建立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由黄陂木兰山返回鄂豫边,开辟柴山堡根据地。月儿湾离柴山堡不过几里地,萧先发听说工农革命军是穷人的队伍,便报名参了军。不久,受组织委派,萧先发回到月儿湾一带开展工作。他首先在附近几个
(18981946)
49、吴来和
  吴来和,1902年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给地主扛长活、打短工,靠力气换口饭吃。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为了还债,家里仅有的几亩薄地和几间土坯房都卖了出去。一家人无处居住,只好搬到十里外的车营村,投靠吴来和的姥姥家,勉强度日。吴来和从七八岁起,就给地主放羊。常年里风吹日晒,吃苦受累是家常便饭。艰苦的生活练就了他一副倔犟不屈的性格。后来,有个亲戚在北京城里的火柴公司给他找了份工作,
(19021946)
50、吴发凤
   吴发凤(1870~1946) 清末民初知名的老旦,也是琼剧史上最著名的剧作家。原名家悦,字名介,公坡镇水北圩丹山村人。 吴发凤小时天资聪敏,学业优异,很得塾师器重,但因早年丧父,只读五、六年书就辍学,给邻居当挑货郎,后被货商弃于万州,沦为乞丐,为琼剧班主吴开吉所收留。17岁回家,借债做糖果小贩,因亏本而转入“发字”科班为班主做杂工,借以学艺,由此起名“发凤”。一年后因生活所迫,离开“发字
(1870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