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1、李少清
  李少清(1921—1945),安徽省潜山县人,东江纵队猛豹大队政委。李家贫,仅读了两年书就当童工。在爱国思想的熏陶下,1938年初,他从潜山步行数百里到武汉参加了“孩子剧团”,活跃于长江中游一带,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演出。1940年秋,党组织把他安排到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当图书资料管理员,到了重庆。英雄事迹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还-消息,阻挠《新华日报》的发
抗日英烈(19211945)
212、蒋自明
  蒋自明(1896~1945),原名诚道。铜山县大庙乡孤山村人。早期革命工作者。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为求生路,相继辗转于上海、青岛、济南、天津、北京、郑州等地,当过勤杂工、厨师、铁匠、泥瓦匠、木工、油漆工、铁路工人、纱厂工人,扛过大包,卖过报纸。民国6年(1917年),他远涉重洋到法国当华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到祖国。民国15年,在徐州友人资助下,他开设徐州第一家西餐食品店。由于经营有方,很快便
(18961945)
213、龚继成
  龚继成(1900~1945),字骏声。海门县(今海门市)常乐镇人。民国12年(192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后任津浦铁路北段及沈海铁路工程师,民国18年调任杭江铁路(后改称浙赣铁路)测量队长。铁路动工后任第一总段段长,协助钱塘江大桥的工程勘测,拟订施工方案。民国22年,随瑞典专家斯文赫定进入新疆考察,历时1年余,完成兰新铁路及天山南北公路路线的勘察任务。民国24年,调任陇海铁路
(19001945)
214、潘琰
  潘琰(1915~1945),女。徐州市郊大郭庄人,后居徐州城。烈士。民国23年(1934年),潘琰考入徐州立达女子中学。在学校,她受新文化的熏陶,勇敢地向封建礼教挑战。她在潘氏家族青年中组织家庭协进会,经常开会交流读书心得,讨论国家大事。“一二·九”学生-消息传到徐州,各校学生义愤填膺,积极响应。潘琰站在运动的前列,被选为立达女子中学的学生代表。她联合各校学生举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二·一”四烈士(19151945)
215、梁寿笙
   梁寿笙(1907~1945),原名春华,出生于书香门弟家庭,中渡镇北街人。1941年,梁寿笙入中渡县立两等小学,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同学称赞。1924年考入广西省立四中学(今柳州高中),毕业后,投笔从戎,1926年考入广西军校二期,后在桂系集团军中历任排、 连、营长及军事教官,1931年9月又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后于193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参谋处上校作战科长,兼军校高级教官。1
(19071945)
216、王文祥
   王文祥(1906 — 1945.12),原名高子清,又名高世恩、高仰上,化名王超平、王平、王耀章,绍兴人,出身于工商地主家庭。童年就读于斗门辨志小学,毕业后,入绍兴第五师范学校,不久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在校期间,参加了杭州党的外围组织反基督教青年大同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四·一二”-政变后,两度被捕,因未暴露身份被释放。这年下半年,到萧山义桥镇创办平民夜
(19061945)
217、莫花棉
  莫花棉(1898-1945),壮族,河池六甲镇木律村人,她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略通武艺,能吃苦耐劳。会壮、汉、客家等多种语言,擅长交往,见多识广。嫁到菜洞村韦家,除种地外,还靠贩卖烟叶、生姜等度日。1944年秋,日军侵逼桂西,她目睹铁路线上成千上万的沦陷区难民露宿风餐的悲惨情景,决心武装自卫,毅然卖掉两头黄牛买得一挺轻机枪,又带领儿子韦健生和乡亲冒着危险,到足直车站废弃的军火列车上搜寻得国民党军队
(18981945)
218、孙有华
  孙有华(1918~1945年)梅山镇梅东村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小学就读于五高学校,1935年临近毕业时,受到革命思想影响,接触上级党组织派来崖县工作的林茂松、刘秋菊、叶云夫等领导人,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7年7月,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深入,崖县委领导相继到梅山发展党组织开展救亡工作。孙有华等进步青年主动接受任务,密切配合共产党员孙珠江、孙维青再次创办读书会,把它作为党的宣传教育群众的
(19181945)
219、钟渭卿
  钟渭卿(1882—1945),字朋锋,乳名添福,河源县城镇人,小手工业家庭出身。辛亥革命前,与黄德中、黄凤山、邱庵等秘密参加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因在河源发起剪辫运动,带头剪去辫子,暴露了革命党人的身份,遭清政府通缉。逃往广州后,经同盟会员李子先的介绍,投奔陈炯明部的第六军(军长杨坤如)第四旅(旅长李克成)任营长,后升为团长,驻防广州市德政路,负责孙中山、廖仲恺等人的警卫工作。民国12年(1923)
(18821945)
220、施肇曾
  施肇曾(1865~1945),字鹿珊,号省之。吴江震泽镇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生。早年为国学生,曾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学院、电报学校。从光绪十七年(1891年)起,先后任知县、同知、道员等职。光绪二十年赴美,任驻美使(领)馆随员、领事等。光绪二十三年回国,任汉阳铁厂提调,兼理京汉铁路工程。光绪三十二年五月,任沪宁铁路总办兼招商轮船局董事,光绪三十四年又改任沪杭甬铁路总办。民国元年(1912年
(1865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