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51、邹少和
  邹少和(1862~1945),原名延銮,又名邹枚,字君辂,号少和,后以号行,祖籍江苏省金匮(1912年划归无锡)。出生于开封,家住教经胡同,自称开封人。邹乃丹青世家,为清代著名画家邹一桂后裔,他自幼受家庭熏陶,爱写诗作画。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南乡试中举人。次年进北京任巡警部警正职。在京数年,酷爱戏曲,与平(京)剧、晋梆许多名家相识。京剧名家姜妙香、京剧著名艺人沈曼华等曾慕名拜他为师学习绘
(18621945)
152、李鲁连
  李鲁连,原籍浙江省嵊县,一九二七年生于山东青岛。他是“一二·一”惨案中师院第一个死于国民党武装暴徒的手榴弹之下的,牺牲时年仅十八岁。鲁连的父亲在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门任职,服务地点调动频繁,鲁连从小跟着父亲东奔西走,却从来没有回过故乡。鲁连六岁在青岛进小学,七岁到浙江金华,八岁到萧山,九岁在萧山初小毕业。一九三七年,在湖南醴陵读高小,读了一年半,因祖母去世和父亲患病,辍学到衡阳。一九三九年,由衡阳到
“一二·一”四烈士之一(19271945)
153、邓业懋
   邓业懋(1908~1945),化名侯启荣、陈浩。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人,是县内早期的中共党员和钦县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邓业懋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从小过着优越富裕的生活,也曾受封建文化的熏陶,但他却是地主阶级的叛逆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早就憎恨现实中贫富不均、人剥削人的现象,萌发了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思想。1933年,在檀圩小学读书时,他发动同学与-腐化的校长作斗争,以致被开除学籍。1934年秋,他
(19081945)
154、任升荣
  任升荣(1909一1945)字东华,乳名大果,因其所在结拜的“七大弟兄”中排行第五,又称“任老五”,温县南张羌村人。住在青少年时代多交徒闲汉,常在社会上闯荡,骚扰乡里,曾遭当局缉捕,先后逃往武汉、西安。1930年“西安事变”,任升荣颇受影响,遂返乡,扯旗拉杆,鼓动抗日救国,并建立了一支二三十人的游击小队。1938年春,日军侵占温县。3月8日,日军安田部队派出5名骑兵向县东侦探,至刘村沟遭任升荣部
(19091945)
155、裴香斋
  裴香斋(1907—1945)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路南支队司令员魏县东代固村人,1907年生。大户人家。性格刚直,胆识过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邯郸,烽烟四起,土匪群生。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形势,裴香斋愤然而起,挺身而出,联合家乡附近各村组织“防匪自卫团”,以图保家卫国,被推选为团长。当时魏县属大名县,称大名西区。1938年秋,裴香斋参加抗日队伍,任大名县第三区抗日大队参谋兼特务队
抗日英烈(19071945)
156、袁鼎
  袁鼎(1859~1945),字潇云,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举人出身,晚清时曾任教谕多年。清末至民国初年,在开封城内开办私塾,教书育人,为清末民初时期书法名家。后成为开封市书画名家的李雅轩就曾随袁鼎读私塾、学写字十余年。1912年4月,河南省临时议会成立,袁鼎当选为议员。1918年9月,1921年10月,在省城开封召开河南省议会第二届及第三届会议,袁鼎继续被选为第二届、第三届省议会议员。袁鼎为人谦
(18591945)
157、张体宽
  张体宽(1911~1945),大成乡下底坝村人。1938年,张世聪等人回到白石水地区进行宣传抗日,开办民众识字夜校,他才有机会读书;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南路抗日游击队战士,参加过反奸商运米资敌斗争,发动群众支持抗日、散发八路军通电《告全国人民书》,进行了反“围剿”斗争。并参加了保卫勾刀水村战斗。1941年秋,先后转移到多蕉乡和灵南的回头岭工作。1944年底回乡参加白石水武装起义,
(19111945)
158、张素
  张素(1877-1945),字挥孙、穆如,号婴公,江苏丹阳城内沈家桥人。清末举人,南社社员,布衣诗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颖悟聪慧。光绪十一年(1885),9岁,父亲教授唐诗,读到“即从巴峡穿巫峡”,张素立即应答道:“此可对‘直把杭州当汴州’。”稍长,以县试第一名考中秀才。光绪十七年(1891),15岁时丹阳城爆发震惊中外的“辛卯教案”,此事对张素影响很大,并以此为题材,创
(18771945)
159、洪荣
  洪荣(1916~1945)广东湛江市太平区人。1931年秋,考入遂溪县立第四小学。1933年秋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湛江师范学院前身)。1938年在广州参加军事训练结束后回到太平区平衡小学教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1942年,他负责遂溪南区工作。1943年在卜巢山协助黄其伟等人组建成月抗日中队;1944年秋,任南路抗日游击队第二中队长,带领战士转战廉江、化州、吴川一带。翌年12月,部
(19161945)
160、梁标
  梁标(1915~1945)原名谢锦泉,海南人。出身富裕家庭,早年就读于香港一间英文书院。 当过洋行职员,做过洋务工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奉命到南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兼党刊∠路青年》的。1944年12月参加吴川武装起义后,任南路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45年,随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进驻合浦县白石水地区; 5月6日,在大窝山战斗年被捕。5月中旬,在张
(1915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