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91、彭仕复
  彭仕复(1901-1944),蒲江县西南镇金花坪(今光明乡金花村)人。早年,投身军旅戎马。1933年,任四川陆军李家钰四川边防军第五混成旅李注东部第十二团团长,驻防新津。1935年,任第四绥靖区第一零四师第三旅陈绍堂部第九团团长。1936年被国民政府委任为陆军步兵中校。1937年抗日军兴,彭仕复晋升为上校,奉命率部出川北上抗日。12月,抵达长治、黎城一线驻防。1938年1月,率部由长治北上,越过正
(19011944)
92、邓如琢
  邓如琢,1888年出生,安徽省阜阳县邓寨(今属利辛县)人。字和璞。原为直系蔡成勋部属,后归方本仁部。1922年6月22日,邓如琢任第9混成旅2团团长。9月21日,任第9混成旅旅长。1923年5月4日,邓如琢被授予中将军衔。1924年12月(或1925年1月22日),邓如琢任中央直辖陆军第1师师长兼南昌警备司令。1925年3月1日,邓如琢任赣北镇守使,驻防九江市。开始在九江大兴土木,修建将军府,同时
民国时期军事将领(18881944)
93、陈济桓
  陈济桓(1892—1944)生于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广西岑溪人,字昆山。行伍出身,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第七期高级班毕业。曾任广东游击第49营第1队上尉队长。1917年9月11日补授陆军步兵中尉。1921年2月所部编入广西边防军第6路(司令唐伯珊),升任少校营长。7月所部改编为田南警备军(司令马晓军)第6营,仍任少校营长。1922年3月,调任少校参谋。5月,所部改编为广西自治军第2路(司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18921944)
94、高农斧
  高农斧新四军第3师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委员高农斧(1912-1944),陕西绥德人。地主家庭出身。1924年,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接受李子洲等共产党员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失败后,毅然辍学返乡,以串乡货郎为掩护,走村串户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秘密组织农会、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等,发展中共党团组织,进行革
(19121944)
95、覃子斌
  覃子斌(1891—1944),湖南大庸县关门岩乡,今张家界巿永定区关门岩乡三潭坪村人,土家族。家境贫寒。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清军抓去编入新军。辛亥革命时刺杀队官后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后,被选送到云南讲武堂学习,1918年返湘参加湘军。1926年北伐战争时任连长,转战武汉、郑州等地。1930年到中央军校高级培训班受训,毕业后擢升第一九八师第五九四团团长。1939年3月,第一九八师参加粤北会战,
(18911944)
96、乔清秀
  乔清秀(1910年~1944年) 女,原名袁金秀,南乐县乔崇疃村人,祖籍内黄县店儿集。幼时,其父袁相巽吸毒,家产荡尽,暗将袁金秀母女卖给他人。其母张氏(南乐县元村集人)闻知,伤心致极,遂带金秀姐妹到娘家避难。不久父病故,母改嫁,袁金秀只身流落大名南关外祖母身边,到附近小学堂读了几年书。她聪颖敏慧,酷爱曲艺,尤爱河南坠子。 1923年,乔利元到大名县城南关说唱,收了14岁的女徒弟袁金秀,改艺
(19101944)
97、梁龙腾
  梁龙腾(1874—1944) 号云溪,沙溪坎溪村人。从小博览群书,关心时事,得知孙中山提倡革命拟追随,但碍于父亲反对,无法实现。父亲去世后,闻悉孙中山在南洋宣传革命,便毅然前往。初到南洋,人生地疏,无法与革命党联络,直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8月新加坡《中兴日报》创刊,才知是革命党创办,被任命为。通过《中兴日报》与新加坡保皇派喉舌∠洋总汇报》展开论战,使保皇思想在南洋遭到挫败,在伦敦、巴黎、
(18741944)
98、陈友仁
  陈友仁(1878~1944),广东顺德人,出生于美国牙买加岛一个华侨家庭。光绪二十四年(1898)毕业于英国圣玛丽学院,1899 年在伦敦从事律师工作。1917年秋任广东军政府外交及法律顾问,成为孙中山的亲密助手。1919 年参加南方政府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1922 年任孙中山的外事顾问,参加孙中山与苏俄特使越飞的会谈。1924 年11月,以英文秘书身分随同孙中山北上。1925年3月11日,孙中
(18781944)
99、萧谦中
  萧谦中(1883-1944)原名萧逊,字谦中,号大龙山樵。安徽安庆市杨桥镇龙山社区人。早年师从姜筠学习山水画,成绩显著。后出游西南、东北名胜,行万里路,开阔艺术视野。1921年重返北京,广泛涉猎历代名家作品,深得传统艺术精华,尤醉心石涛、龚贤、梅清。1920年与周肇祥、金城、陈师曾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曾任教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及中国画学研究会。萧氏初从临“四王”山水起步,后涉宋元诸家,受明清之
(18831944)
100、白文焕
  白文焕(1883~1944),字章甫,靖边县镇靖人。11岁入私塾,因家境贫寒,只得一边为私塾做饭,一边读书。他天资聪颖,勤学好问,仅4年,便能写会算。16岁时入县衙做工役,后提至“户房”,掌管钱粮达10年之久。后因不满-胡作非为,去职还家。清末,白文焕参加了哥老会,为西北“龙头大爷”。武昌起义后,积极拥护并参与革命。民国十年(1921),在杨虎城将军部下充任“粮台”。十九年(1930),任民国靖边
(1883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