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61、朱希祖
  朱希祖(1879-1944),浙江海盐长木桥(今富亭乡)上水村人,字逷先,又作迪先、逖先。清道光状元朱昌颐族孙。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及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等校教授。解放前著名的史学家。他较早地倡导开设中国史学原理及史学理论等课程,并讲授“中国史学概论”,在中国史学史的早期研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2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史研究所所长,先后
著名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18791944)
62、罗裕庭
  罗裕庭,1888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道林乡梨园世家。从小耳濡目染,随父罗德明学唱湘剧,吹拉弹唱,无一不精。他有天赋的洪亮噪音,专演以唱工见长的紫脸戏。。罗裕庭的唱腔雄浑高亢,表情豁达大度,动作稳健优美,善于把人物悲歌慷慨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形成湘剧紫脸独特风格而驰名三湘艺坛。曾与他的老艺人谈起罗裕庭的演唱技巧,总是津津乐道。罗裕庭待人谦虚和蔼,慷慨好义,平生不求积蓄,同行中遇有困难者,他即倾囊
(18881944)
63、林宗素
  林宗素,原名易,福建省闽侯县青口乡青圃村人,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父亲林剑泉,有文才。母亲黄夫人出自书香门第,能作诗填词,并做得一手好女红。林宗素与哥哥林白水幼年受教育于母亲。后到大舅家,跟从家馆老师高啸桐学习西学。林宗素性格活泼,颇具新思想,10多岁时便自行放足,积极主张屏弃缠足恶习。不久母亲去世,林宗素在生活上便完全依靠仅比她年长3岁的哥哥林白水。林宗素在林白水的引导与影响下,成为富有
女权运动先驱(18781944)
64、高桥
  高桥,原名高明海,字镜天,化名苏然、徐文良,1914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今辽阳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7岁的高桥,不当-奴,流浪关内。1934年,考入河南洛阳军校。他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在1935年结业时,拒绝去国民党军队,到唐山海关当了雇员。在这里,他认识了中共地下党员朱欣陶、李楚离,走上了革命道路,于1938年参加了共产党。同年6月,他去河北省丰润县北火石营,参加了抗日联军。7月,
(19141944)
65、桂树魁
  桂树魁,原名永吉,1912年生于海南岛昌江县海尾上村(渔业村)。父亲叫桂开信(又名桂二乌),生育4男2女。二、三十年代桂家有渔船,以捕鱼为业,生活较富足;可是自从日寇侵琼后,由于战乱影响,树魁的3个弟弟相继病故,加之船只被日敌没收,房屋被拆去建炮楼,家景逐渐走向衰败破落。 桂树魁9岁开始在海尾上私塾。1927年起,先后在海尾国民学校和昌江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就读。 为追求革命真理,1935
(19121944)
66、张寿昌
  张寿昌(1908-1944),又名仁,湖南浏阳县枫浆桥生基岭人。家庭贫寒,幼时随母亲外出行乞为生。直到11岁去地主家放牛,才结束了流离生活。1926年夏,农民运动在浏阳砰山地区蓬勃兴起,张寿昌参加了农民协会,并成为青年农民中的积板分子。1927年5月,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浏阳的农会被破坏,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被迫回到家中,代替有病的父亲负担起全家的生活。1930年春,浏阳各地先后建立起区乡苏
(19081944)
67、陈可钰
  陈可钰(1882—1944年)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9月,乳名阿书,字景瑗,石潭镇雷坑田心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清远简易师范学校,考取广东将弁学堂,毕业后被派往香山拱北(今珠海市拱北)当见习统领,后被选入陆军讲武学堂学习,加入同盟会及参加辛亥革命。民国2年(1913年),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先后任粤军总部少校参谋、兼副官长、任新成立的粤军第一师上校参谋长。 民
(18821944)
68、王伯乔
  王伯乔(1871~1944),字贞杰,威远县向义镇里河沟人,少年时代曾就读于1874年由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的成都尊经书院,师从经学大师王闿运,四川留法预备校毕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川总督岑春煊为训练新军,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王伯乔任教官。宣统元年(1909),王伯乔随四川新军协统钟颖率兵入藏,任秘书长。到藏后任驻藏大臣衙门参议,后升至参赞,继任登科府府官(四品)。1911年辛亥革命
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18711944)
69、吕光
  吕光,原名陈癤,苗族,1914年生于云南省思茅县复兴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陈景星早年从政,后弃政从教,在家乡曾任过中学教员和校长。吕光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在家乡高小毕业后,考入昆明省立工业学校附属中学。1935年,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时值日本侵略者侵吞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最严重的时刻。北平爱国学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共北方局领导下,吕光积极参加了一二九爱国--活动。后又随学联组织——南下扩
(19141944)
70、任常伦
  任常伦,1921年生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孙胡庄(现为常伦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丧父,10岁丧母,靠叔父抚养,入学读书4年,后辍学务农。1938年,胶东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年方17岁的任常伦于这年冬天参加了自卫团。不久,他领到一支土枪,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上山干活带着它,站岗放哨攥着它,晚上睡觉偎着它;有小空就抹,有大空就擦,谁见了谁夸奖。他常对别人说:“别看咱这支土造货,洋鬼子碰上它,一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922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