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41、吴茂林
  吴茂林,原名吴廷健,1913年生于湖北省咸宁县古田乡方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那年,鄂南各县轰轰烈烈开展的农民革命运动,启发和教育了吴茂林,在他的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火种。1931革命根据地大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已发展到鄂东豫南皖等十余县范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胜利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也于黄安中心七里坪地区建立起来。吴茂林深受鼓舞,告别亲人,直奔红区,参加了红四方面军
(19131944)
42、徐翼
  徐翼,原名徐宏仁,祖籍江苏省吴县,1917年2月生于辽宁省辑安县城。父亲原是东北军一名校级军官,九一八事变后因从事抗日秘密活动,被敌人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扩大侵略坚贞不屈,后病死于狱中。其舅父亦为东北军军官,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1923年,徐翼入辑安县城小学读书。1928年考入沈阳省立第一中学。初中毕业时,正值日军扩大侵略东北。他目睹日军对中华民族的蹂躏和压迫,义愤填膺,小小年纪就参加了抗日民军
(19171944)
43、黄一青
  黄一青(1907~1944) 1907年出生,清澜镇陈家村人。少年时,进入翠英小学读书,因经济困难,读完初小便弃学回家捕鱼过活。1926年,他同贫农女儿祝朝南结婚,生二男一女。后来赴马来亚,白天协助父亲捕鱼,晚上进夜校读书。在夜校里接受进步思想教育,从而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共产党组织。 1931年,他从马来亚回到家乡,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宣传革命道理。1932年任中共文南区委-,开展对敌斗争
(19071944)
44、张文彬
  张文彬(1910-1944) 红七军政委,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南方工委书记。 湖南省平江县人,原名张纯清, 1910年5月生于平江县梓江东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入教会学校就读,积极投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到武昌中央农-动讲习所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返回平江,组织工农武装,任中共平江西乡特委书记。后被捕,经多方营救出狱。继续进行革命武
(19101944)
45、郭满福
  郭满福,1922年出生在山西省繁峙县庄旺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还是给他起了个吉祥的名字——满福,盼望儿子能给全家带来福气。10岁那年,父亲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生活无着,父亲把母亲叫到跟前,含泪说:“孩子0,你领着孩子们逃活路去吧,我不能眼看着全家人活活地饿死”一家人抱头痛哭。母亲留下未成年的姐姐服侍父亲,领着郭满福和弟弟改嫁到伯强村姓李的人家。李家也很贫寒,幸亏继父身板好,人勤快,日子总还过
(19221944)
46、朱学勉
  朱学勉,原名应端贤,1912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城一个穷苦读书人家庭。是著名画家应野萍先生的胞弟。朱学勉的父亲应桂磬是前清秀才,为人慷慨正直,爱诗能文,工书法,以教书为业,安贫乐教,淡泊明志。他的这种秉性,对朱学勉的成长颇有影响。1925年朱学勉高小毕业的时候,家庭的厄运接踵而来,“父死兄丧家四壁”。从此,年仅14岁的朱学勉走上了谋生的艰辛历程。开始时在本县一家中药铺里做小店员。1929年他到了上
(19121944)
47、汪林兴
  汪林兴(1908~1944),崇安县岩后村人。少年时,跟着父亲学种田,并利用空暇时间到村里学堂外面旁听塾师讲课,还借来中医中药书籍挤时间阅读,很快就熟记许多药方。民国14年(1925),他父母送他到里洋村跟一个老中医学医。三年后他开始单独行医。民国17年初,中共崇安县委把工作重点从县城转移到乡村,汪林兴毅然弃医回村,投入共产党宣传和组织的农-动,成为农运骨干,组织动员群众准备参加武装-。民国18年
(19081944)
48、晋耀臣
  晋耀臣,1916年6月生于北京市房山县蒲洼乡蒲洼村一个比较富裕的人家。10岁开始在本村念私塾,由于社会的动荡,生活越来越不景气,只读了5年书就辍学。后在家务农,赶牲口、种地,帮助家里人干活。在这期间,他常常接触周围的贫苦农民,在劳动中增进了与穷苦人的感情,并时常拿出自家的钱粮接济有困难的人,成了农民们的知心兄弟。相反他对豪绅恶霸则非常厌恶。一次,因债务纠纷,晋家亲戚仗势欺人,晋耀臣挺身站在受害者一
(19161944)
49、王桂生
  王桂生,1921年1月31日出生于河北省魏县回隆镇后赵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宋屯亲戚的资助下读完了小学,又就读于楚旺中学。在学校里,吃得最差、穿得最差的同学是他;而听讲认真、学习刻苦、尊师爱友的同学也是他。“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啊!”时任楚旺镇中学教师的中共地下党员吴芝圃等老师对王桂生的评价很高。吴芝圃不会忘记,就是在艰难条件下求学的王桂生,还尽可能地关心和帮助比自己条件更差的同学。一次,几个小流氓在学
(19211944)
50、王伯秋
  王伯秋(1883年—1944年),字纯焘,湖南湘乡人,孙中山女婿,民国时期长乐县县长。父亲王谨巨曾任台湾基隆镇总兵、淮北水军统领,诰封“建威将军”。王伯秋依“父母之命”,15岁时就同李澄湘结婚,婚后就读杭州武备学堂,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又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同宋教仁、黄兴等一起,以“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为己任,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1914年,孙中山托王伯秋照看在美国
(1883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