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周鼎铭
  周鼎铭(1901-1944),又名周伟勋,四川蒲江松华人。少时,就读蒲江县高等小学校、邛大蒲联合中学。1920年,考入刘文辉宜宾军官养成所。1923年,任成都三军(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部)办事处副官、参谋。1927年,调刘文辉24军邓和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其时,与中共秘密党员24军整编第1师副师长张志和过从甚密。1932年,任李家钰四川边防军副官、参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47军军
抗战名将(19011944)
12、黄彰
  黄彰,号文波,曾用名黄源、吕二、吕善修、林爱,1901年10月20日出生于广西贵县西山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黄彰自幼机灵聪颖,高小毕业后无法继续升学,先后到宾阳县芦圩镇和南宁等地的药材店、杂货店当店员。黄彰脚勤手快,心灵手巧,深得店主的赞赏。开药材店的老中医还决定培养他当医生。黄彰非常感激他,但没有接受他的善意。因为在黄彰看来,医治社会病比人体生理病更迫切。不久,他谢别了老医生,毅然踏上革命征程。
(19011944)
13、马本斋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年),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
抗日英雄(19011944)
14、邹韬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他在上海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反内战和团结抗敌御辱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8951944)
15、裕德龄
  裕德龄(1886-1944),又称德龄公主或德龄郡主,清朝作家,著有《清宫二年记》等回忆作品。裕德龄长得漂亮,又精通八国外语,曾担任慈禧太后做翻译官,1905年其父病重而离宫到上海,再没回过宫廷。德龄之后与撤迪厄斯·怀特在上海结婚,抗战期间随宋庆龄左右,给抗日军民筹集经费和物资做出了贡献。1944年,裕德龄在加拿大死于车祸,享年58岁。人物生平裕德龄(1886~1944),笔名德龄公主,旅美作家,
(18861944)
16、高小安
  高小安,1916年5月6日出生在河北省滦县(现属滦南县)安各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世代辛勤劳作,铢积寸累,到了他祖父一代,创下了30亩薄沙地的家业。但是,由于水旱灾害,加之兵燹匪祸,官贪吏卡,家中的生计日益拮据,他的父亲只好到关东去另谋出路。9岁时,高小安在本村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先生为他取学名高瑞泉。4年后,因家境不支而辍学,小小年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闯关东的父亲一去数载,因学做买卖涉讼下狱。出狱时
(19161944)
17、王伯群
  王伯群(1885—1944),贵州兴义人,中国同盟会先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 1906年,在兴义笔山书院(今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毕业后,留学日本,先后在宏文学院政治经济科、中央大学、中央研究院深造,适逢孙中山在日本倡导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1915年,参与护国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1920年,跟随孙中山回广东恢复军政府,在广州任大-参议兼军政府交通部长。1924年,王伯
李鸿祥(18851944)
18、杨小根
  杨小根,又名杨名哲,乳名小根,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博野县南小王村。1939年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军区警备旅第二团第三营第九连当战士。在革命队伍,杨小根懂得了很多道理,也认识到自己肩上承担着抗日救国的重大使命。不过,部队装备太差了,入伍好几个月,才发给他一支旧“汉阳造”步枪。杨小根一心想拥有一支好枪。1940年秋季的一天,杨小根随部队参加百团大战。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们穿过正太路向东南方向急驰。田
(19221944)
19、黄立荣
  黄立荣,1918年5月13日出生在河北省交河县(现泊头市辖区)冯清乡黄官屯村。家境贫寒,从小就跟随大人在地里“刨食”,贫瘠的几亩盐碱地,维持着全家6口人半饥半饱的生活。在苦难的挣扎中,黄立荣长大了,长成了黑壮粗实的汉子,红红的脸膛,短短的头发茬,全身散发着浓烈的庄稼汉的气息,生活淳朴而聪慧。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村里有个叫黄方清的老人,向人们说讲《说岳全传》,黄立荣每晚必到,深深被岳飞精忠报国的
(19181944)
20、郑聘廷
  郑聘廷(1872~1944年)郑聘廷,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字席珍,别号石珍,山腰乡下敦村人。父亲郑金山,母亲陈氏,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14岁始入驿坂礼拜堂附设的学校就学;16岁转学惠安县教会小学;18岁到厦门鼓浪屿神学校,20岁毕业。旋即在泰山和汀州基督教堂会任传道和牧师。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郑聘廷南渡马来亚的槟榔屿;翌年转至新加坡,受聘为中华基督教会首任华人牧师。1902年,
(1872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