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81、曹介
  曹介(1919~1943),宜宾县高店乡(今宜宾市翠屏区高店镇)人。曾就读于叙属联合县立中学、成都私立大同中学、武汉大学。民国24年在武汉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根据党组织安排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在延安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民国27年,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四军第四师任营长,并赴皖东北开辟抗日根据地。民国29年初,曹介调任中共宿东县股北区委书记、区大队长兼教导员。曹介与股北区长一起
革命烈士(19191943)
82、林泉
  林泉,原名林绍颜,学名林常青,又名林东源,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三门坡镇文岭管理区桃村人。他于1904年出生,1921年考入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参加了杨善集、王文明领导的-。1923年毕业回乡,林泉在福兴地区(今三门坡镇)组织共产主义学习小组;1924年3月在琼山县第六区组织共青团,并参与乡农会工作;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他被党组织任命为中共琼山县第六区区委书记;1927年受党组织
(19041943)
83、王陆一
  王陆一(1896~1943)原名肇巽,一名天士,本县北秦堡人。少年时聪颖有志。5岁入私塾,八九芗写诗作文,后考入西北大学法科,因家贫不能继续学业,遂任陕西省图书馆管理员。辛亥革命后,与王绍文等共举反袁,事泄,王绍文遇害,遂回三原,继续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后参加“三原起义”。于右任任陕西靖-总司令时,王为总司令部外交处职员,于见其才华出众,擢为机要秘书,参与戎机。时供给困难,生活异常艰苦,但王的精
(18961943)
84、伊作衡
  伊作衡 (1912-1943),字任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少年读私垫,后到永隆裕商号学徒。1929年考入省立第一中学。1930年秋加入中国国民党。1931年11月,日本侵略者占领齐齐哈尔。翌年5月,他与梁伯龙、贾士吉等20多名同学离家到北平,先后入崇实、崇兹中学就读。1934年转入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其间,参加了一二九爱国-。1936年,考入辅仁大学教育系。1938年秋,接受国民党地下抗日组织东
(19121943)
85、袁鸿化
  袁鸿化(1910~1943)化名袁少平。祖籍山东曹州(今山东曹县),生于陕西高陵。1924年考入三原县立中学,与同窗好友张策、王炳南、李裕雪等阅读革命书刊,参加国耻纪念活动,并加入了渭北青年社、学生自治会。1926年冬中学毕业在高陵从事农-动,经常到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被选为县农民协会主席。冯玉祥附蒋-后,袁鸿化转入秘密地下斗争。193
(19101943)
86、伍光建
  伍光建 (1868—1943)伍光建,原名光鉴,字昭扆(一说昭宸),号君朔、于晋,新会麦园人。幼年就读新会麦园村书塾。明于思辩,颖悟冠郡。清光绪七年(1881年),就读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科。光绪十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为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高足。光绪十二年,入选清廷第三届派遣出洋留学生,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翌年转学伦敦大学,攻读数学、物理、化学;余暇研读英国文学及历史。毕业成绩名
(18681943)
87、王典章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本县马额镇魏回村人。16岁中秀才,曾受业刘古愚、柏子俊。后以监生援例妁后选训导,因赈济有方,保以知县,分省补用。1904年人四川,委任布政使署文案。旋保直隶州知县。1907年任新宁知县,1908年署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为驻藏大臣、川滇黔边防大臣筹备粮饷。同年清廷预备立宪,王认为非改革不能图存,便罗致人才,兴教育,办警卫,倡自治,重生产。1911年任宁远府知
(18651943)
88、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日文平假名: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是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1916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校,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历任驻美武官、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长、海军次官。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
旧日本海军将领(二战战犯)(18841943)
89、符竹庭
  符竹庭(1912一1943年),江西省广昌县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参加红军,并转为中共党员。 1929年后,历任中央红军独立二团大队政委、红三军第七师特务团政委、七师二十一团政委、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举世闻名的长征和平型关大战。 1939年秋,符竹庭与肖华等率部转入鲁西,与杨勇、肖华一起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符竹庭率部转入鲁南,任一一五师教导
(19121943)
90、高祖宪
  高祖宪(1870~1943)字又尼,亦作幼尼、又宜。陕西米脂人。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刘古愚在味经书院读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参加乡试,其应试文章痛言国是,深得考官杨宜瀚赏识,但主考大吏怕触怒朝廷,未敢录取。堂荐时争论激烈,高由此而得盛名。此后,他更留心阅读有关西方经济、政治、历史诸方面书籍。二十八年(1902)再应乡试中举,任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史地教习,张季鸾、张奚若、杜斌丞等人皆出其门下。鉴
(187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