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1、郗天佐
  郗天佐(1920~1943)又名张文远,化名江北,本县人。1935年入三原县中学习。在校受表兄李连璧影响,参加民先队,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从三原县中毕业后,由中共三原县委书记周芝轩推荐去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化名江北,遂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党组织派他到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工作。1940年底入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学习。在校期间,他的文艺作品曾获晋察冀边区学联一等奖。1942年1月
(19201943)
212、邸芝科
  邸芝科(1922~1943)安新人。1940年春参加八路军,分配在晋察冀军区第九军分区二十四团,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二十四团与日军作战,战斗中邸芝科负伤,撤退时与部队失去联系。遂回到家中,一面养伤,一面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地方党组织将他安排在白洋淀抗日游击队雁翎队,于同年3月到雁翎队。当时雁翎队整编不久,不少老队员被送到正规部队去了,又补充了一些新战士。邸芝科向队长建议,健全雁
(19221943)
213、张晓湖
  张晓湖(1920~1943)别名徐锋。安国张家营村人。在高小读书时,受进步教师李佛光影响,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和--活动,经常徒步30里到县城与进步学生联系,在同学中秘密传阅革命书籍。1938年参加抗日工作,在本村文建会负责宣传工作。1939年调中共安国县委宣传部任干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二区区委副书记,翌年调五区任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42年5月反“扫荡”期间,五区区干部大半被捕或牺牲
(19201943)
214、宋景星
  宋景星(1918~1943)博野白塔村人。自幼家贫,只读过三年小学,未成年即外出打短工。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博野县四、六区区委书记。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进行残酷“扫荡”后,曾经在抗日阵营中的小豁子,投靠程委据点的日军当了特务,经常带领日伪军搜捕抗日干部,并不断怀揣短枪,-,奸污妇女,对抗日军民危害极大。一天,宋景星换了一身破旧衣裳,肩背粪筐,手拿铁锨,装做拾粪的样子
(19181943)
215、陈能孝
  陈能孝(1917.?~1943.12),又名阿放,化名老曼,男,汉族,民国6年(1917年)生于玉环县城西门(今属玉城街道)。民国26年(193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永嘉(今温州)城区区委组织委员,永嘉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兼郭溪区和城区区委书记。民国24年(1935年)冬,因家境贫困,小学未毕业便被父亲送到温州渔丰桥口文林斋当印刷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抗日救
革命烈士(19171943)
216、高国贤
  高国贤(1908~1943)高阳东留果庄村人。自幼失去父母。1927年考入安新县同口中学,经地下党组织培养,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出色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后任党支部书记。1931年毕业回乡,聘请县城东街女青年房宗基为教员,利用自家房舍,开办女子学校,既教文化,又传播革命道理。高国贤还广泛联系贫雇农,启发其阶级觉悟。次年,创建东留果庄中共党支部,任支部书记。1931年8月,高蠡农民暴-动失败后,县委
(19081943)
217、夏庆贤
  夏庆贤(1917—1943)中共巨鹿县委书记。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24日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夏庆贤是其中之一。夏庆贤917年出生于巨鹿县夏旧城村,曾在于庄第三完小念书。这里是巨鹿县共产党的地下秘密活动基地之一,所以他较早地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193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
抗日英烈(19171943)
218、耿奎
  耿奎(1907~1943)阜平邓家庄村西门吉自然村人。1926年考入阜平县高小读书。高小语文教员李殿阁为中共地下党员,经常在学生中宣传进步思想,耿奎虽未入党,但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1928年当地遭受天灾,颗粒无收,在家操持家务的耿奎做通父亲的工作,当年免收地租,还把家里仅存的两担黑豆拿出来救济穷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王口区建“动委会”,耿奎积极响应。在一次有上层人物参加的座谈会上
(19071943)
219、陈墨香
  陈墨香(1884—1943) 名辂,字敬余,安陆城关人。早年随父陈学棻在京启蒙读书,后拜其父门人、山东滕县翰林高熙哲为师,攻读经史。读书时就对古典戏曲产生爱好,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试编剧本。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京,他随父护驾入陕,返回潼关时其父病殁,清廷钦命子侄护柩回乡。守制期满返京,赐户部主事,陈坚辞不就,终日闭门读书,研究戏曲艺术。他苦读10余年,为编写剧本积累大量资料。19
戏曲艺术家(18841943)
220、张一麐
  张一麐(1867~1943),亦作一麟,字仲仁、峥角,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吴县(今苏州市区)人。12岁中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为候补知县。光绪二十四年康有为、梁启超提倡维新变法,他与章钰、孔昭晋等人在苏发起苏学会。光绪二十九年录取经济特科,旋入袁世凯幕,兼任北洋《法政学报》主笔。宣统元年(1909年)因袁开缺回籍,遂辞职南归。次年入浙江巡抚增韫幕。辛亥革命
(1867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