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31、赵伊坪
  赵伊坪,1910年生于河南省郾城县。1925年经彭雪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他在家乡郾城平民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农-动。大革命失败后,在陕西、山东、河南等地以小学和中学教师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5年,在杞县私立大同中学担任国文教员,在教师和青年学生中传播马列主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西安事变后,按照中共
(19101939)
32、曾仲鸣
  曾仲鸣(1896~1939年)曾仲鸣于1896年生于福州,1912年留学法国,后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汪精卫秘书、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铁道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等职。曾仲鸣幼年丧父,由母亲和长兄教养成人。三姐曾醒18岁时嫁到方家,不久夫亡守寡,与方家七姑娘君瑛同往日本留学。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响应,清帝退位,建立民国。曾仲鸣与曾醒
(18961939)
33、黄道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垅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早年就读于上饶鹅湖师范和南昌二中。在南昌期间,接受《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的影响,与袁玉冰等8人志同道合,成立鄱阳湖社(后改名创造社),创办《新江西》杂志,议论国事,抨击时弊,宣传革命,人称“江西八大家”。他支持在南昌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方志敏等人组织的反腐败教育和查禁日货的斗争,并吸收方志敏为该社社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19001939)
34、吴亚鲁
   吴亚鲁(1898~1939年),中共铜山党组织创建人。原名吴肃,字肃之,号亚鲁,曾用名李汉民、陈俊卿,江苏省如东县潮桥镇人。幼读私塾,民国5年(1916年)考入如皋师范,毕业后在金沙小学教书半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吴亚鲁决心继续深造,寻求革命真理。民国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教育专修科。在此后的几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民国1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
(18981939)
35、龚柏龄
  龚柏龄(1882—1939),民国中将,为国捐躯后,被追认为上将。他英武魁伟,聪慧机敏,刚毅果敢,廉洁忠勇。自弱冠投新军肇始,经“滦州起义”、“首都革命”,历抗日战争,转战南北,驰骋疆场,久经战阵。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或身冒敌矢、血染战袍,或指挥师旅、运筹帷幄,涉艰历险,处变不惊。因战功累积臻至中将。在抗战时不幸以身殉职,追赠上将衔。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石门县为国损躯的热血志士甚多,而以中将
抗日英烈(18821939)
36、雷炎
  雷炎(1911—1939),东北抗日联军龙南指挥部第四支队长。原名李辉,又名李树、李勇。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海伦县。全家靠其父在县城出租二十多间房子为生。8岁入私塾,1928年考入黑龙江省第二交通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雷炎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投笔从戎,毅然参军,被编在黑龙江省暂编第一旅学生团担任排长。因缺乏战斗经验和武器使用常识,学生团在拜泉赖马沟与日军交战时,被打散。学生
(19111939)
37、吴光新
  吴光新,北京政府陆军总长、陆军训练总监、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陆军上将。北洋皖系军阀将领,段祺瑞妻弟。徐树铮、靳云鹏、吴光新、傅良佐被称为段祺瑞的“四大金刚”,吴光新实际上比较庸碌,无甚才干,因姻亲关系受到段祺瑞的重用,徐树铮曾言:段祺瑞的事业一半坏在吴光新身上。吴光新,1875年出生,安徽合肥(宿迁县)人。字自堂,一作植堂。1901年段祺瑞任山东督练公所总办,携吴光新一同上任,不久吴被送入北洋
(18811939)
38、龚选登
  龚选登(1899—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9军76师参谋长字阳甫,别号泰春。1899年8月9日他出生于广东琼州乐会县九曲乡沙美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丧父,靠母亲抚养长大。艰难困苦的生活,造就其刚毅和吃苦耐劳的性格。他6岁开始读私塾,1916年他考入乐会县高等小学,仅读两年因家境穷困而辍学,但因勤奋、敏慧、好学,后受聘为村学教员,数年后任沙美小学校长。1925年时,中国社会正处在第一次国共
革命烈士(18991939)
39、唐继虞
  唐继虞(1890~1939),名荣贵,字夔赓,男,汉族,1890生于会泽县堂琅街。其父唐学闵,前清举人。幼读儒书,清末愤帝制腐败,有志复兴中华,遂与长兄唐继尧弃文习武,唐继尧游学日本,入士官学校,唐继虞在国内入陆军小学。1911年10月30日,蔡锷、李根源、唐继尧等人发动“重九起义”,唐继虞在兄部任排长,直捣云南都督府,光复成功,蔡被推选为云南省军政府都督,唐继尧为军政部次长。之后,唐继尧出滇北伐
(18901939)
40、王三春
   王三春(1884~1939)本名王汝仁,乳名仁娃子,字炳林,号三春。四川巴中(今属平昌)人。家境贫寒,父亲早亡,母亲守寡抚养他。王三春幼时读过几年书,父亲死后辍学务农。清光绪三十年(1904),王三春20岁时因争山林树木与族长、巴中首富王宗林斗殴,自知闯祸不浅,纵火烧掉王宗林的一间茅草房,离家逃往川陕交界的大巴山,聚集数十名混迹天涯的流浪汉,先砍青冈棒为武器,后偷袭一股弱匪成功,缴获步枪三五枝
(1884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