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81、徐阿梅
  徐阿梅(1906~1939年)出身上海卢家湾菜农家庭。民国12年(1923年)进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简称法电)机务部当钳工。民国15年10月,加入法电工会。次年2月22日,参加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加入中共。3月21日,于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参加攻占警察署、上海兵工厂等战斗。民国17年,任中共法电支部书记。翌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民国19年5月,遭左倾路线错误处分,被开除党籍。但革命意志
(19061939)
182、姜福荣
  姜福荣男,生年、籍贯、民族不详,1939年12月20日在克东县张信屯(今乾丰镇宏升村)战斗中光荣牺牲,时任东北抗日联军三军三师八团团长。1939年团长姜福荣率部三次到讷河姜殿阁屯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筹集粮食、衣被并为部队发展抗联战士、壮大队伍。1939年5月5日,姜福荣得到龙门火车站日本守备队支援龙镇飞机场的准确情报后,带领30名战士在晚10点钟分三路包围了龙门火车站,歼灭日军和伪警10余人,缴获
183、袁书堂
  袁书堂(1884-1930),原名国坤,老河口袁冲乡袁冲秀才。袁幼年读经书,废科举后,1913年赴武昌考入省警察学堂。在校期间,接触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毕业后在省警察厅工作。其间经常邮寄进步书刊回家。每遇回乡机会,即向家人及乡亲宣传新思想。受其影响,诸多姊妹、女儿、侄女率先放足,不穿耳,走出闺门立志求学。大侄女袁溥之、外甥女宋炜毅然解除家庭包办婚约。 1923年,袁书堂在汉阳警察
(18841939)
184、陈箓
  陈箓(1877~1939年)字任先,号止室,闽县人,家居光禄坊。先入福建船政学堂、铁路总局附设矿化学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毕业于武昌自强学堂,留校任法文班教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护送留学生赴德国,翌年入巴黎法律大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获法学士学位,任驻法国公使馆秘书,随陆徵祥出席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回国,任法部主事、外务部储才馆学员
(18771939)
185、郑一成
  郑一成(1911~1939年),原名新坎,福鼎县店下屿前村人。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幼失怙,7岁入村塾就读,后入桐山小学。小学毕业后考入福建省立第三中学(在霞浦)。民国16年(1927年),考入福建省立农林学校。在校时积极投身-,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翌年夏天,由地下党组织介绍到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工作。不久,省委机关遭敌破坏,一成回乡,遂于蚶江小学执教。其间,利用授课、家访之机,传播革命道理,启
(19111939)
186、张德水
   张德水(1887—1939) 淄川县邹家庄(现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邹家庄)人。淄博矿区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7岁即随父下煤井做工。1925年秘密邀集17名工友参加淄川炭矿工人俱乐部活动,被举为会员小组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工人运动处于0, 党的活动经费紧缺。他说服家人,将家中仅有的3亩地变卖,在洪山买房三间,做党组织的活动联络点,余款为活动经费。后来,炭矿中日资本家与当地反
(18871939)
187、康孟侯
  康孟侯(1903~1939)。零陵县楠木冲乡人(1995年后属永州冷水滩区普利桥镇)。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9年,转入陆军98师587团任职,官至副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多次参战,两度负伤。1938年,汉口战役中,康率部与日军作战,腰部负重伤,战友们以死尸将他掩盖,才从死亡线上抢救出来。二次负重伤后,曾回家养伤月余,他利用此机会常向亲友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启发乡亲们的爱国热情,并在自
(19031939)
188、何武
  何武(1891—1939),号剑青,昭平镇人。青年时曾在县城杏林药店做佣工,清宣统三年(1910) ,弃工从戎,不久转入广西龙州讲武学堂炮科学习。民国2年,何武在林虎部当炮兵排长,因其射击准确而提升为连长、营长。1921年,粤桂战争,旧桂系失利,李宗仁为代表的新桂系,另立山头。时为黄业兴部营长的何武及其连长伍廷飓、俞作柏等率7个连追随李宗仁,使李的力量骤增。1922年,李宗仁就任“粤桂边防军第三路
(18911939)
189、郑螺生
  郑螺生(1870~1939年),同安县人。曾受过短期私塾教育,幼年即随父南渡马来亚怡保谋生。稍长,以驾牛车运输为业。后稍有积蓄,在怡保开设吉兴隆商号,经营由缅甸仰光及泰国运入的煤油与大米生意,另设分店于槟城、峇株巴辖、兆运及木威等地。因热心公益,为侨胞排难解纷,成为当地福建帮帮长。英国殖民当局授予太平绅士衔。郑螺生曾支持康有为等人的维新运动,对康有为颇为钦敬。后倾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李源水等倡办
(18701939)
190、朱文中
  朱文中(1894~1939),号佛公。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清末毕业于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参加革命,在宁与师友秘密筹划响应“光复”事宜。组织学团,任军事分队长,配合革命军,将张勋逐出南京。接着率学生军赴沪驻守。民国2年(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脱离军界,从事教育、新闻工作,并组织沪社,反对军阀混战。“五四”运动期间,他组织国货研究会,提倡国货,发展
(1894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