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8年出生的名人介绍(3)
21、金展鹏
  金展鹏,材料科学技术专家。1938年11月6日生于广西荔浦。1960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63年中南矿冶学院金属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南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相图热力学与相变动力学研究。发展了结构特点不同的相的热力学模型和相图优化计算方法,构筑了一系列金属合金、氧化锆基陶瓷及人工晶体材料的相图。发展了研究相图等温截面和等温四面体的多元扩散偶方法,实现用一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
22、孙鑫
  孙鑫,凝聚态物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1938年7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籍贯江苏扬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主要从事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研究,近年着重将凝聚态物理和高分子化学相结合,研究有机光电功能的机理。曾解析求得相变理论中的临界指数 δ =7,并表明其能满足全部七个Scaling等式;与合作者预言了孤子存在一类新的振动模,后来得到实验证实;发展了宽能带的 π 电子关联理论,澄清
中国科学院院士
23、唐凯麟
  唐凯麟(1938- ) 伦理学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38年9月生于长沙。195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2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任教。1979年任讲师,1983年任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思想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伦理学研究方面很有成绩。由他作为学科带头人,湖南师大1986
24、叶尚福
  叶尚福(1938.12.14- )微波天线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长期致力于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及高效馈源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尤其在多种大口径、高精度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研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主持研制的“自动跟踪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是国内最早的卫星地面站天线之一;“高精度卡塞格伦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防建设中产生重大效益。撰写和发表的多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25、方成
  方成,天体物理学家 1938年8月10日生于江苏江阴。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天文与天体物理学》(英文版)期刊主编。曾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首先系统掌握与运用非局部热动平衡理论并发展了整套的实用计算方法和程序在太阳活动体结构和大气模型、耀斑谱线不对称性和速度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
26、沈学础
  沈学础, 物理学家 1938年2月28日生于江苏溧阳。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 从事凝聚态光谱及其实验方法研究。发展了光学补偿双光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发现了一定条件下某些固体存在声学局域模。发展了傅里叶变换光热电离谱方法,使硅中浅杂质检测灵敏度有数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
27、杜善义
  杜善义(1938.08.20- )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委员,-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院院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曾任哈尔滨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28、周锡元
  周锡元,地震工程专家。1938年5月24日生于江苏无锡。1956年毕业于苏州建筑工程学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60年代中期研究提出工程结构的震害主要来自地面震动和地基失效,两者均与场地条件有关。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谱特性方面。提出的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一直为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参与了地震力统计理论和抗震设计方法在中国的开拓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82011)
29、艾国祥
   艾国祥,天体物理学家 1938年2月17日生于湖南益阳。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1997~200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委员会主席。 独立发明并主持研制了太阳磁场望远镜主持太阳磁场与速度场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发明以双折射
中国科学院院士
30、江明
  江明k,高分子化学家。复旦大学教授。1938年生于江苏扬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多尺度相结构研究。发现嵌段共聚物/相应均聚物相容性的链构造效应,得到高分子共混物的密度梯度模型在高分子间的可控氢键相互作用导致的增容和络合方面,提出高分子共混物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可实现“不相容-相容-络合转变”的概念,并发现通过对荧光探针芘的化学改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