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梁锡福
  梁锡福(1903—1936),山东曹县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方面军第11路军司令,1936年2月牺牲。在东北抗日斗争的烈火中,有一支活跃在辽宁省新宾县和辽宁省柳河县(今属吉林省)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大刀会”。他们手执大刀、长矛,无所畏惧地同日伪军英勇奋战,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在抗日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的首领就是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一路军的司令梁锡福。梁锡福,又名梁希夫,山东曹县人,出身贫寒,自幼
抗日英烈(19031936)
12、阎文甫
  阎文甫,乳名文铎,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邓县二区(今穰东镇)阎家村。父母都是勤劳俭朴,为人忠厚的庄稼人。生养了三个儿子两个闺女,贫穷的日子本来可以勉强度日,不料土匪一把火把他家烧了个精光。从此,一家人不得不到邻村的亲戚家去住。那年春天,两个妹妹患了天花,因无钱医治先后被夺去幼小的生命。1927年初春,城西土匪又一次洗劫了阎文甫一家寄住的村庄,阎文甫也被当作人质拉走。由于他胆大机灵被匪首留下充当小?
(19151936)
13、周济美
  周济美,原名杜大阜,字卿元,1907年10月31日出生在江西省万载县黄茅镇和平村长郎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全家九口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全靠父亲杜儒春打短工度日,两个兄弟早逝,其他三个兄弟长大后也和父亲一样帮别人打工。周济美排行老五,7岁时读过几个月私塾。由于家境贫寒,被迫中途辍学,10岁就拜师学裁缝。3年师满,就分担了家务重担。在少年时代,他曾利用工余时间拜师学武术,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出身贫寒,
(19071936)
14、刘伯垂
  刘伯垂,名芬,号恶紫、百锤、笏祥、馨笏,1887年2月2日生于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刘村。刘伯垂少时在本地读私塾。后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他在日期间,正是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大发展时期,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决心投身革命,并加入同盟会。当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就读的湖北同乡李汉俊倾向马克思主义,两人过从甚密,因而刘伯垂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毕业后,刘伯垂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辛亥革命的向
革命烈士(18871936)
15、白进凯
  白进凯,生于1911年1月8日,小名骡儿,性格刚强,胆略过人,为人仗义,横山县武镇乡(原武家坡)窑美沟大队雷家墕村人。白进凯姊妹共四人,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1926年,白进凯进入陕西省立第六中学(即著名的榆林中学)读书,参加了榆林“三校学潮”斗争。1927年,白进凯由共产党员高岗、鲁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陕西省立第六中学。1932年8月,参加陕北红军游击队,出入永丰山地区,开辟了
(19111936)
16、蔡会文
  蔡会文(1908-1936)红三军政委,湘赣省军区总指挥兼政委,粤赣省军区司令员。湖南省攸县人,1908年11月12日出生在攸县凉江乡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5年考入长郡中学。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2月入中共湖南省委举办的湖南农民自卫军干部训练总队学习,任党小组长兼班长。6月在武汉加入新兵营,编入卢德铭领导的革命武装,任连-表。9月,随部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
英勇顽强的著名红军将领(19081936)
17、李子芬
  李子芬又名李泽萍、李次芬,化名孙济夫,孙子芬。1902年出生于湖北黄梅县城关镇一户贫苦人家。12岁考入县立八角亭高等小学,1920年考进苏州工业学校。在此深造期间,他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与在南京、武汉读书的同乡学生组织“黄梅通讯读书会”,团结广大青年进步学生,传播革命理论,并集资创办了“醒民学社”,秘密发行《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1923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
(19021936)
18、陈仲亭
  陈仲亭(1908~1936),又名陈一煌,化名陈丹炜、陈梦湖,东至县官港乡人。出身于一个工商业家庭,8 岁读私塾,聪明好学,字也写得俊秀端庄。“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各地反帝反封建运动蓬勃兴起,陈仲亭不甘于家庭的优闲生活,在岳母欧阳冰衡的支持下,民国14 年(1925 年)考取了芜湖私立民生中学。该校是由共产党人李克农、钱杏邨和进步人士宫乔岩联合创办的进步学校。在学校里,陈仲亭受到了新文化思想的熏
(19081936)
19、黄家高
  黄家高,1900年3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金海镇善福里黄岗村一贫苦农民家庭(今属?源口镇)。5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与祖父相依为命,生活艰难。9岁时,入本村的私塾读了五六年书。祖父去世后,当过木匠,看过草场,饱尝人间的苦难。1923年,黄家高偕同王显德、费尚全等外出逃荒,漂泊到大冶港窑湖(即黄石港、石灰窑、道士湖)工矿区,在富源煤矿当挖煤工人。此时,在中共大冶特别支部领导下,工矿区已建立秘密工会,
(19001936)
20、韦广宽
  韦广宽,又名韦玉堂,1884年生于湖北省咸丰县大村。其父韦子俊只得韦广宽一子,因此节衣缩食,供他读书学艺。他不负父亲厚望,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成为文化出众、医术高明、武艺娴熟的“全把式”,并以性格秉直,仗义豪爽,深得乡邻之爱戴。韦家到韦广宽时,家境渐富,有木房5间,田地70余亩,虽上有父母,下有六男(长子早逝)五女,但日子过得颇顺,算个小康人家。韦家“发”起来了,大村的大恶霸地主兼团总朱海丰红了眼
革命烈士(1884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