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6年出生的名人介绍(5)
41、朱中梁
  朱中梁,电信技术专家。1936年4月26日生于江西南昌。1961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通信和信息科学研究。主持设计并参与研制通信卫星多功能信息系统和数字宽带无线传播与信号处理系统;提出多系统、多用途、业务兼容和顶层优化的设计思想,实现了大系统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高效共享与综合利用;研究课题的重点包括:
中国科学院院士
42、董韫美
  董韫美,计算机软件专家。1936年3月4日生于云南昆明。195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从50年代后期起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60年代初、中期,主持和作为主力研制出我国最早的实用高级程序语言BCY和有关计算机上的编译器,其后的工作包括形式语言理论、编译技术。1979年提出用计算机设计高质量汉字字形的参量图形学方法,解决了有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
43、俞梦孙
  俞梦孙(1936.03.09- )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现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第四军医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双聘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53年毕业于空军军医学校。1958年,他成功地把我国第一台航空医学遥测装置送上蓝天,开创了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事业。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首创冲击载荷下人体脊柱动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44、郭柏灵
  郭柏灵,数学家 1936年10月23日生于福建龙岩。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在非线性发展方程方面,对力学及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方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Landau-Lifshitz方程、Benjamin-Ono方程等非线性发展方程的大初值的整体可解性、解的唯一性、正则性、渐近行为以及爆破现象等,给出了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
45、张锦秋
  张锦秋(女)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36.10.生于成都。1954-1960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61—1966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66.2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1987至今担任院总建筑师。多年来,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 张锦秋的建筑生涯可分为三个阶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46、钟掘
  钟掘(女)(1936.09.01- )机械工程专家。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原籍河北省献县。196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机械与制造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在轧制、锻、挤等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工艺与装备的科学与工程研究中,注重探索大型复杂结构件材料流变的多尺度结构演变规律,研究材料与构件成形成性协同制造中的能量传递与转化规律,以获得高品质构件;进行系统动力学、复杂系统耦合与解耦设计理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47、陈丙珍
  陈丙珍(女)(1936.5.5- )化工系统工程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62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学术期刊“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编委,“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副主编等职。曾担任第8届过程系统工程会议(2003)国际组委会主席。 70年代后期即致力于化工系统工程新学科的建设和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48、胡思得
  胡思得(1936.3.31- )-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一直从事并先后参加或主持领导了多项-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突破原子弹阶段,氢弹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以及核试验的近区物理测试中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49、刘宝镛
  刘宝镛, 导弹总体设计专家。1936年1月13日生于天津。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飞行力学和弹道导弹总体设计工作。参加了中国第一代液体近程导弹及中国第一代固体导弹的研制工作;担任国家重点工程总设计师,18年来大胆采用新技术,组织攻克了10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曾获全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
50、余梦伦
  余梦伦, 航天飞行力学、火箭弹道设计专家。原籍浙江余姚,1936年11月8日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航天领域技术研究工作。承担国内多种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和发射工作,系统提出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理论和方法,参加包括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二捆和神舟载人飞船等的发射工作。曾获197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