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雷蒙·普恩加莱
  雷蒙·普恩加莱(RaymondPoincaré;1860年8月20日-1934年10月15日),又译雷蒙·彭加勒,法国政治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理和外交部长(1912年1月21日—1913年1月21日在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兼安道尔大公(1913年2月18日—1920年2月18日在位),并于1922年1月15日—1924年6月1日、1926年7月23日—1929年7月26日再度担任法国总理。早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18601934)
12、卫祖胜
  卫祖胜,又名李祖生,1889年生于湖北省孝感县刘家营的一个贫农家庭。父亲以教书为业。卫祖胜兄弟4人,他是老大,大弟祖荣,二弟祖兴,三弟祖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卫祖胜的一家同千百万贫苦农民一样,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卫祖胜7岁起,就同母亲下地劳动,而不能到父亲的学堂里去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懂得了,在那-,穷人家的孩子哪有受教育的权利!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个平等的人而生活于世。父亲
革命烈士(18891934)
13、王显德
  王显德,又名王贤德,1894年1月8日生于湖北省阳新县永章里​​(今太子镇)王官山。他为遗腹子,父亲的遗产仅茅屋一间,薄地一亩。母亲体弱多病,无力耕耘。孤儿寡母只好过着沿门乞讨的悲惨生活,这样熬过了13个春秋。1907年,王显德才13岁,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告别母亲,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他先后到炭山垸、袁华等煤矿当矿工。在煤矿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还经常受资本家和工头的
革命烈士(18941934)
14、戚应源
  戚应源,1912年冬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县白土乡。他3岁那年父亲病故,由母亲康氏拖着一家大小苦苦度日。尽管日子艰难,当他和哥哥戚应生、妹妹戚应雪都长到就学的年龄时,康氏还是咬着牙卖田当地将他们送进附近的小学读书。戚应源深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因而学习十分刻苦,高小毕业后考入阆中县立中学。这时,家中田产当尽,母亲再也无力送他继续深造了,而戚家族人眼见戚应源聪慧好学,成绩出类拔萃,认为他将是戚家今后大有作
革命烈士(19121934)
15、吴高群
  吴高群,原名吴高芹,1910年出生在江西省上犹县营前下湾村桥头的一个贫穷家庭。父亲吴朝清,母亲刘凤娣,弟妹4人。吴高群的家离营前圩不远。凭着地理的优势,父亲在逢圩时常到圩内做中间人,为卖方介绍买主,中间说合价钱。买卖成交后,买卖双方会给点小钱答谢中间人,这样能得到一些钱。母亲是一个贤妻良母,勤劳节俭。除操持家务,她还常到十几里路外的大山里砍柴,再挑到圩上去买,接济家用。在黑暗的旧社会,父母含辛茹苦
革命烈士(19101934)
16、王铭五
  王铭五,原名王全福,1908年1月11日出生在甘肃省高台县正远乡的一个地主家庭。6岁时,望子成龙的父亲将他送进了私塾。后来他考入了县高等学堂。王铭五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尤其擅长书法、绘画。他时常阅读各种书籍,《三国演义》《说岳全传》令他爱不释手,关羽、赵云、岳飞等传奇人物是他崇拜的偶像,他期望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们一样,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王铭五4岁时,考入肃州(今酒泉)师范,开始独立生活。肃
革命烈士(19081934)
17、詹建忠
  詹建忠(1908~1934年),福安赛岐詹厝村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民国19年(1930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后,在赛岐小学任教,与立峰、施霖相互策应,促使福安南区一带的革命斗争逐渐发展。不久,因溪柄-失败,建忠-辞去教员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与施霖结下深厚的友谊。民国20年夏,经马立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受到国民党当局通缉,其家被抄,父、弟被抓去当人质,妻遭追捕,他只好东
(19081934)
18、蔡协民
  蔡协民(1901-1934) 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军委书记,革命烈士。 湖南省华容县人,1901年12月29日生于华容县城南磐石垸一个贫农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1921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一年后因病辍学回家,执教小学。1924年秋,考入何叔衡创办的长沙湘江学校农村师范班。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改原名蔡杰为蔡协民,立志为人民战斗终生。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
(19011934)
19、颜文斗
  颜文斗,1909年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程店乡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7岁入私塾读书,天资聪颖,才华过人。读书之余经常参加田间劳动。他目睹军阀混战,官吏贪劣,地主横行,感到无比憎恨,把这些人比作“蛆虫”,并由此忧虑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父亲的支持下,他离开家乡来到合肥。不久,他遇到两位在合肥中学读书的同乡,就在一起孜孜不倦地钻研英文和国语课程。颜文斗以惊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在三年
(19091934)
20、丁金保
  丁金保,女,1912年10月19日出生于湖北省通城县大盘山一户穷苦人家。寒来暑往,丁金保已长大成人。她缠着父亲要学习枪法,一来可以跟随父亲上山打猎,补贴家用;二来在乱世中可以自卫。父亲丁德英在女儿的再三恳求下,才按照猎户的习俗,郑重地把一个用猎物血和桐油浆过的网络挂在女儿的肩上,作为吉祥的象征。当上了猎手的丁金保,从此勤学苦练枪法。她带着竹筒提水练腕力,点着“香火”练瞄准。丁德英以从未见过的严厉来
(1912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