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61、安邦
  安邦(1903~1932),又名道本,双江峡山口人。全家不惜借债供他读书,1919年考入益阳县立高等小学,1922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5年到益阳任小学教员。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任新成立的中共桃江区委书记。自此辞去教职,全力投入工农运动,参与组建国民党益阳县第二区党部,举办党务训练班,组织宣传队,建立农民协会。至192
(19031932)
162、刘天华
  刘天华(1895-1932) 字寿椿,1895年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杰出的民族音乐家。系刘半农之弟,刘北茂之兄。幼时酷爱音乐,好静听钟鼓、管弦之声,乐而忘返。民国元年(1912)随刘半农去上海,进开明剧社乐队工作,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学习,掌握多种西洋管弦乐器演奏艺术,并萌生改进国乐的想法。后又刻苦学习二胡、琵琶、古琴演奏技艺。为沟通中西乐理,丰富演奏艺术,发扬祖国民族音乐的特色,1928年创办国乐
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18951932)
163、彭道良
  彭道良,1893年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北盛区蕉溪乡。叔父是同盟会会员,幼时他就读于叔父开办的卓然小学,受到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当听到武昌首义、长沙响应的消息后,17岁的彭道良便投笔从戎,到一所工兵学校学习。1916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相识,引为知己同道,相互激励。他自己说过︰“我在一师能有所长进,全赖良师益友的帮助。”1918年,毛泽东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彭道良便
革命烈士(18931932)
164、孔繁立
  孔繁立,字剑舞(建吾),化名文彬,1904年5月5日生于河南省正阳县吕河乡熊楼村小孔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颖好学,习文练武,崇敬岳飞“精忠报国”。14岁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堂后。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不满军阀割据、官吏腐败时局,萌发了报国救民之志,随与学友结盟,立誓“为复兴中华,同心共勉”。1922年,孔繁立考入信阳省立第三师范求学期间,受国文教员、中共党员秦君霞引导和教育,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接受了革命
(19041932)
165、段玉林
  段玉林(1900-1932)又名段书甲。湖北石首人。1923年入武汉中学就读,参加学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因反对“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捕。同年8月因肃反扩大化在瞿家湾被错杀。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26年冬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27年5月随军校师生参加讨伐夏斗寅部叛乱的作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军校改编为第二方面军教导团,随团南下广州。同
革命烈士(19001932)
166、陈燕贻
  陈燕贻(1902—1932),乳名陈罗娇,辈名陈传光;曾用名陈亦谋、李刚。新丰县丰城街道涧下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年少好学。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在大革命洪流的熏陶下,他思想进步,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广州公开招考留俄学生,并成立了中央党部考试委员会,毛泽东、廖仲恺等为考试委员。陈燕贻经考试录取后,在广州经短期预习,于当年底和左权等
(19021932)
167、陈淮生
  陈淮生(1885~1932)金寨县麻埠杨店人。早年求学于上海育才学堂,结识革命志士谭人凤等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东渡日本。翌年加入同盟会,坚决奉行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不久归国,利用其岳父在北京开设的茶庄作掩护,秘密从事联合会党和帮助新军的革命活动。后由于活动频繁涉嫌,-离京南返。途经南京时,参加了孙少侯、张树侯、权养之等革命志士谋刺端
(18851932)
168、喻石泉
   喻石泉(1904~1932),原名本立,又名喻宁,中共霍山县委第一届、第二届委员和二届县委书记。喻石泉出生在霍山舞旗河镇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在管驾渡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初步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1921年考入设在合肥的省立第六中学读书时,积极投入-,成为学生领袖。1927年,党员教师童汉璋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合肥一带进行革命活动。毕业后回霍山,任管驾渡县立第三高级小学教员,在师生中教唱进步
喻氏六杰(19041932)
169、洪野
  洪野(1886~1932)又名禹仇,歙县人。出身行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美术教育家和熔中西画法于一体的画家。民国3 年(1914 年)在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接替刘海粟执教色彩学,为潘玉良绘画的启蒙教师。民国7 年11 月在该校创办的《美术》第一期发表论文《我之旅行写生观》,以其绘画体会和美术教学经验,阐述野外写生的重要意义。继任上海神州女校和上海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美术科主任。民
(18861932)
170、李任予
  李任予(1903-1932),乳名亚桥,辈名济道,曾用名李力一、李德山、黎亚克,新丰县丰城镇城东村车田围人。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兄妹5人,是为兄长。李任予家境贫寒,年少失母,因得其舅父和好友资助,先后就读韶关开明中学和广州甲种工业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受大革命的熏陶,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初在蒋光鼐部队广州教导团任政治指导员,后在广州市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
革命烈士(1903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