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1、谷雄一
  谷雄一(1905~1931)曾用名谷文会、谷隧、郭松仁、苏亦雄。安国北各堡村人。1921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探求革命真理,参加-。1925年夏,被党组织选派到冯玉祥开办的张家口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军担任下级军官,旋调方振武部任中校参谋,与在冯玉祥部队担任领导职务的共产党人刘伯坚、刘志丹、张兆丰等建立了密切联系。1926年经张兆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
(19211931)
112、苏家珍
  苏家珍,1902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墩乡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个私塾教师,苏家珍8岁由父亲课读,两年后转入本地小学读书,1920年9月考入平江师范学校,选择了教育救国的人生道路。五四运动以后的湖南各地,新思想、新文化广泛传播。毛泽东创办的长沙文化书社首先在平江设立了分社,开展革命文化宣传工作,教育青年读者。苏家珍在平江师范读书期间,深受革命文化和青年运动的影响,积极关心国家大事,提高自己对中国
革命烈士(19021931)
113、曹学楷
  曹学楷,原名学凯。1896年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区刘家园村。在中华大学学习期间,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伐军进到湖北,曹学楷等受中共党组织的派遣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他在刘家园办一所学校,专收贫苦农民子弟,向他们讲述革命道理。同时成立了七里区第一个农民协会。后任该区区委书记。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
黄麻起义领导人(18961931)
114、邹福
  邹福(1903~1931.4),原名邹敬书,又名邹省山,出生于崇安县溪洲分坝下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童年时代,全家一直处于饥寒交迫的窘境之中。他10岁才开始上学,成绩名列前茅,16岁辍学。民国9年(1920),他在家中摆设了桌椅,自己开办书堂,免费为农民子女教学,深受贫苦农民爱戴和称赞。民国16年(1927)3月,国民党左派在崇安成立县农民协会,给邹福以极大的教育启示。他深刻认识到,只有打倒土豪劣绅
(19031931)
115、吴信直
  吴信直(1893—1931),又名光锁,缪家桥(在今海城乡)盐民。粗识文字,性傈悍,状貌魁伟,膂力过人,爱好练习枪棒。民国12年(1923)初,方良村(在白沙乡)有绰号“盐虫”的土豪包揽盐税,统购食盐,不许盐民私售。盐民每晒盐百斤,所得仅一元许,不能自给。4月16日盐警在刘店(属白沙乡)枪杀盐民刘开挺,吴信直闻讯大怒,直奔缪氏宗祠擂起大鼓,聚集盐民,拟与盐警搏斗。听说对方已有准备,遂隐忍至6月3日
(18931931)
116、程东方
  程东方(1907~1931),字白兰,长丰县三和乡姚皋店人。9 岁上小学,15 岁入合肥中学,后考入凤阳五师,学习刻苦,为人正直憨厚,受到乡邻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五师是当时凤阳-中心,程东方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民国16 年(1927 年)寒假期间由吴则鸣介绍加入共产党。返校后参加驱逐校长刘士祥、县教育局长唐道甲、县长唐之春的斗争。县府对师生的革命活动,恨得要命,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开除进
(19071931)
117、王长林
  王长林(1857-1931),原籍苏州,后迁北京。梨园世家出身。幼入北京胜春李科班。从师王文降,学习武丑。王长林文武皆擅,在同庆班时曾与谭鑫培配演《打棍出箱》,谭扮范仲禹,王扮樵夫,两人一问一答,配合默契。在《清风亭》中饰张妻,把饥寒交迫的老妇人演得活灵活现。出科后长年与谭鑫培、杨小楼合作,辛亥革命以后,先后辅佐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人,是京剧丑行中的元老。光绪二十一年(
(18571931)
118、漆禹源
  漆禹源(1896~1931),字先昀,号良卿,金寨县果子园乡人。从小随父读10 年私塾,学习勤奋,好思考。民国11 年(1922 年)考入笔架山蚕科甲种学堂,在那里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接触到不少革命道理和马克思主义。民国14 年漆禹源毕业回乡,自筹经费,设馆教书,让贫苦农民子弟免费入学,还招收女生,深得农民的好评。民国15 年,漆禹源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转到简家坳小学任教。并和李声武、徐俊生、漆先
(18961931)
119、廖秉国
  廖秉国(1892~1931),字应龙,又名业钧。金寨县吴家店镇太平山村人。家庭出身贫寒。民国15 年(1926 年)参加农会,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为人忠厚,性情直爽,以行艺为名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与徐其虚、周维炯、肖方一起组织“兄弟会”,建立农民武装。民国17 年春,廖秉国当选为中共商城县委委员。5 月和8 月,商南区委在太平山廖秉国家里和附近的穿石庙,先后召开了-表会和党的干部会议,制订武装-的
(18921931)
120、黄永达
  黄永达(1901~1931),壮族。今田东县思林镇东隆村达隆屯人,1924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在进步教师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积极追求救国救民之道,是学生中的活跃分子之一,被同学选为学生会成员,在学校的一次反对-学生伙食费的-运动中,被选为-委员会主席。在校期间,还同校友黄绍谦等人,将中共创办的《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在同学中传阅,传播革命道理。他的革命活动,遭到了学校和国民党百色当局的破孩
(1901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