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1年出生的名人介绍(3)
21、何友声
  何友声(1931.07.28- )水动力学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7年清华大学首届力学研究班学员兼辅导教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2年遴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船舶流体力学和高速水动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奠定了我国水翼水动力学设计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9312018)
22、齐康
  齐康,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193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南京。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毕业。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被评为国家勘探设计大师(建筑)。2000年荣获全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科研、设计和教学工作。最早参与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的研究及相关的城市化与城市体系的研究。二十年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
23、周永茂
  周永茂(1931.5.15- )核反应堆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1955年毕业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1958年原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核能进修班毕业。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在反应堆工程和科技第一线从事设计、研究和建设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交给的许多核科研任务:完成了“双流程堆芯”潜艇核动力堆本体的早期设计方案;主持开展了为生产堆、动力堆、游泳池堆的燃料元件与氚靶元件的首次国产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4、赵鹏大
  赵鹏大,数学地质、矿产普查勘探学家 满族,1931年5月25日生于沈阳,籍贯辽宁清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及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系统研究了矿产勘查中数学模型的应用。建立了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理论及方法体系。在对宁芜、个旧、铜陵及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
25、童铠
  童铠(1931.9.12-2005.8.10)卫星导航测控与卫星应用专家。江苏省泰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青岛山东大学,1959年在前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从事航天事业近45年,是我国卫星测控、定位和信息处理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国家多项重点工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70年代主持研制成功反导弹精密制导“101”雷达。作为副总设计师和总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12005)
26、丁国瑜
  丁国瑜, 地质学家 1931年9月18日生于河北高阳。1952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曾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06项目主席。 长期从事新构造、活动构造、地震构造和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在建立我国地震监测、分析预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
27、母国光
  母国光,(1931.1.22-2012.4.12) 光学家。1931年1月22日生于辽宁锦西。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南开大学教授。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光学和应用光学的研究。在白光光学图象处理、光学模式识别、机器视觉、褪色胶片的彩色恢复、彩色胶片的档案存贮、黑白片作彩色摄影和显示、菲涅尔全息和串码滤波的三维目标的识别、假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12012)
28、魏江春
  魏江春,地衣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31年11月1日生于陕西咸阳。1955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1962年毕业于苏联科学院研究生院并获苏联生物科学副博士。1995年获俄罗斯生物科学博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对中国地衣分类与区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在世界范围石耳科研究中,以多性状综合分析-述的新二属系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并被收入1993年《世界子囊菌系统大纲》及199
中国科学院院士
29、江元生
  江元生,男,1931年生,江西宜春人,2014年1月10日,因病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83岁。1953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同年8月保送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现任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中国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计算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理论有机化学家联合会特别理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研究方面。他根据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12014)
30、田波
  田波,病毒学家,1931年12月25日出生,山东桓台人。1954年毕业于原北农大植保系。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2001年兼任武大生科院及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4至79年研究了病毒与高温对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的作用,发现病毒感染后在低温条件下马铃薯产生耐病性而不发生退化。所提出的无病毒种薯生产方案,在我国广泛应用。1980年开展亚病毒研究:83年在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