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1、尤廷立
  尤廷立(1895一1930),字绅汉,号群纲。双桂坊(在今湖前镇)人。9岁入学。中学毕业后,便去日本留学。民国十年(1920)卒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回国后,赴台湾考察甘蔗栽培及制糖等技术。两年后,又应上海国民制糖公司经理马玉山之聘,重赴日本考察4个月。此后供职新农垦殖公司。11年,由浙江省长张载阳委派为温属改良制糖厂厂长。这个厂始建于民国6年,厂址在观美(今观美乡),产品有白糖、黄糖、赤砂糖
(18951930)
212、何昆
  红军第14军军长 何昆(1898-1930)罗少彦何昆,又名何坤,化名李维森,1898年9月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从小性格刚强,见义勇为,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熏陶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何昆因暴露了共产党员的身份,党组织派他到三水县石峡地区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何昆从
(18981930)
213、宋传典
  宋传典(1875—1930)又名化忠,字徽五。益都县(今青州市)人。1887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库寿宁在青州创办广德书院。因其父被招为厨师兼校役,宋传典因而受库寿宁的资助,就读于广德书院。1898年毕业后,被留校任英文教习。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广德书院停办,宋传典随库寿宁去烟台躲避。《辛丑条约》签订后返回青州。1905年,青州府和益都县设立中、小学堂,宋传典被聘任益都县立高等小学堂校长
(18751930)
214、冯任臣
  冯任臣(1890~1930) 北伐讨逆军将领,追赠陆军中将。派名冯职,号齐平,抱罗镇里隆村人。1916年毕业于广东省立法政专门学堂法律科。历任司法书记官、科员、编辑主任、禁烟善后总局局长、总务科长兼承审员、军需、上校参谋、筹饷局长、军法官、会计主任等职。他任军法官时,一月询结悬案二百余,悉得其平。1926年任广东兴宁县长,1927年充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军需处少将处长、两淮盐运使,192
(18901930)
215、何恐
  何恐(1900-1930年09月07日),原名步孔,字楚珍,号毅生,出生于一个开明绅士家庭。1915年,考入县立高等学堂。1917年,以优异成绩从县高等学校毕业,次年,考入湖北省外国语专门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被选为学生代表团成员,向武汉当局提出正义要求,反对“二十一条”。1920年秋,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冬,由陈潭秋介绍,
(19001930)
216、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LotharWegener),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魏格纳起初研究天文学及气象学,喜爱冒险,曾乘坐热气球参加耐空比赛,并曾经以52小时的成绩打破当时最长的耐空纪录(35小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参军并两度负伤。他留意到非洲大陆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海岸线很相似,因此推测
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1930)
217、熊少山
  熊少山(1894~1930)原名熊绪璜,又名熊胄宾,河南省光山县马畈镇人,鄂豫边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中共光山地方组织的主要创建者。1924年夏,在湖北省立武汉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受党组织派遣,担任光山工作组组长,与殷仲环、杜彦威等回光山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1926年10月,在光山西南部地区殷家棚一带建立了中共光山殷区支部,他任书记,领导和发动了当地农民运动。1927年3月,被选派到
(18941930)
218、师集贤
   师集贤(1899~1930)原名道立,化名露冷。陕西合阳人。自幼父母双亡,靠叔父供养读完合阳县立高小,1917年考入西安成德中学,1922年春又考入刚刚开办的上海私立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东南师专校舍与设备极为简陋,是典型的弄堂大学,开学不久,校长就带上全校学生预交的学膳费溜往日本。师与同学们一起发起改组运动,恳求于右任出任校长。于被学生的真情感动,答应学生要求,并于同年10月23日将校名改为上
(18991930)
219、刘子泉
  刘子泉(1904-1930),湖北兴山琚坪人。亦名光藻,字显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9师师长。1923年,刘子泉进入宜昌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参加-,为宜昌学生联合会领导人。1925年秋,刘子泉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刘子泉进入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刘子泉回到兴山,参与筹备国民党兴山县党部,任峡口区党部常务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于9月参与筹建
革命烈士(19041930)
220、黄廷钧
  黄廷钧(1898~1930),又名铁台,大坪山美村人。父亲系晚清秀才,以行医和教书为业。廷钧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16年考进厦门集美学校,接近进步人士,受到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常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1919年9月,黄廷钧等5名平和籍青年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在周恩来和彭树敏等同学的帮助和影响下,黄廷钧以绝大部分精力研究社会科学,尤其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决心从事国民革命运
(189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