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0年出生的名人介绍(8)
71、庞雄飞
  庞雄飞,(1930.8.1-2004.3.25),昆虫学家。广东佛山人。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59年获莫斯科农学院农学副博士学位。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对害虫生态控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长期研究工作。在该领域中,改进和发展生命表方法,提出种群控制指数作为定量研究各类因子作用的“算子”,建立害虫天敌及其与其他因子协同作用的研究方法,建立适应于种群控制研究的状态空间方程,打下了种群生态控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02004)
72、宋文骢
  宋文骢(1930.03.26-2016.03.22)飞机总体设计专家。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云南省大理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 我国飞机设计战术技术论证、气动布局专业组的创始人之一,在先进气动布局、航空电子综合技术、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取得了多项创造性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02016)
73、屠呦呦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
74、孙敬良
  孙敬良(1930.07.14- )液体火箭发动机与运载火箭设计专家。山东省掖县人。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上海航天局研究员、三个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早期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理论研究和研制工作,主持多种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和改进,创造性地解决了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技术关键。在任多种运载火箭技术负责人期间,为确保“一箭三星”发射成功,为攻克运载火箭纵向耦合振动的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75、李钧
  李钧,电离层物理与电传播学家 1930年3月3日生于湖南邵阳。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58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4月4日在出差途中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电离层中的不均匀结构和扰动、电离层扰动的无线电探测以及扰动电离层中的无线电波传播。最早在中国开展电离层小不均匀结构和漂移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从理论上统一了相似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01994)
76、夏道行
  夏道行, 数学家 1930年10月20日生于江苏泰州。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1952年浙江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原复旦大学教授。 在函数论方面证实了戈鲁辛的两个猜测,建立了“拟共形映照的参数表示法”,得到一些有用的不等式和被称为“夏道行函数”的一些性质。在单叶函数论的面积原理与偏差定理等方面作出系统的有较深影响的成果。在泛函分析方
中国科学院院士
77、邓锡铭
  邓锡铭,邓锡铭(1930.10.29-1997.12.20),光学、激光专家。广东东菀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六十年代在国内首先提出开拓激光科技新领域,组织并参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氦氖气体激光器,独立提出激光器Q开关原理,发明了“列阵透镜”,提出了“光流体模型”。为实现王淦昌院士独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01997)
78、徐志磊
  徐志磊(1930.08.02- )武器工程专家。上海市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兼职教授。 长期在国防科技领域从事尖端武器研究并做出重大贡献,曾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奖励。198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3年获得国家科技工业质量工作突出个人奖励,1996年获首届中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79、于洋
  于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东黄县,原名于延江。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团长,表演艺术家。演员、导演。1945年长春市文化中学肄业。曾在长春市公安局任职,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文化教员。1947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留下他打老蒋》、《桥》、《中华女儿》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学习。1957年
表演艺术家
80、黄学文
  黄学文,1930年生,广州榄雕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榄雕传承人。出身榄雕世家,祖父、父亲都是榄雕艺术家。黄学文9岁即随父亲学习雕刻艺术,工于书画,通过观摩、研究前人留下的榄雕作品自学榄核雕刻技术。经过50多年雕刻工作经验的磨练,善于把浮雕、通雕、镂空和刻字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其榄雕作品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富有强烈的立体感,表现出高超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