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31、沙文求
  沙文求(1904~1928) 又名仲己、端己,化名史永,宁波鄞县大咸乡沙村(今属塘溪乡)人,沙孟海弟。少时就读沙村小学,1917年秋由兄资助,进宁波效实中学,喜文史,好拳术。沙文求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广州起义后牺牲的著名烈士,牺牲时年仅24岁。沙文求个性刚强,尚义好勇,爱读经史兵书。儿童游戏性的械斗中,他必取胜而后止。在村中小学读书时,旧习惯小学生要用纸盒做孔圣殿,他也做。但他不供孔夫子,供
沙氏五兄弟(19041928)
32、喻克由
  喻克由,名光礼,字克由,1896年10月26日出生在重庆市歌乐山高店乡一位穷秀才家中。家境清贫,兄妹6人。6岁入学读书到16岁,课余参加田间劳动,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常受邻里的夸奖。长期生活在贫苦的山村,他深切体验到民间疾苦,目睹军阀的横征暴敛,地主豪绅的0,从内心产生对黑暗腐败社会的不满。为使贫苦乡亲子女能够受到教育,不顾地方恶势力的阻挠,腾出家中一间厢房,办起一所民间小学,深受乡亲们敬重,都尊
革命烈士(18961928)
33、汪涤源
  汪涤源,1900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武家桥。武家桥有百十户人家。这里的多数居民除耕种田地外,还兼营米坊、豆腐坊、染坊、药店、杂货店等等。汪涤源的父亲汪鸿生除耕种二三十石稞的田地外,也兼营米坊和豆腐坊。汪涤源兄弟四人,涤源居二。其父亲因自己不识字,吃够了“睁眼瞎”的苦头,就把孩子们都送到学校读书识字,盼望他们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因之,汪涤源兄弟四人都有一定的文化,后在汪涤源的影响下均参加了革命
革命烈士(19001928)
34、彭公达
  彭公达(1903-1928)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书记,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潭县(今韶山市)人,1903年3月1日出生在湘潭县西二区下七都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秋考入长郡中学附设甲种师范。1923年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湘潭创办湖湘小学,开办平民夜校,从事建党和工农运动。参与创建了中共湘潭城区第一个支部、国民党湘潭县党部,任县党部常务委员,负责党务工
(19031928)
35、钱芳祥
  钱芳祥,1900年11月25日生于重庆城西新开寺村的一户农民家里。钱芳祥2岁那年,家中来了一位名叫彭孝渊的表叔,在他家一住就是三年。彭孝渊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秘密从事反对袁世凯复辟的革命活动,因而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他是为躲避追捕才来到钱芳祥家避难的。这位革命志士见钱芳祥聪明伶俐,很有培养前途,就极力说服钱芳祥的父亲送他进学堂读书,还特地为他取了个号叫阶。在彭表叔的关怀和
革命烈士(19001928)
36、朱也赤
  朱也赤,原名朝柱,又名克哲,1899年出生于广东省茂名县白土村(现属茂名市金塘镇)的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朱伯瑚教私塾,祖母柯氏、母亲柯梅影参加农业劳动,农闲帮人缝制衣服,补贴家用。朱朝柱童年时在家读私塾,后来到本乡办的肇南小学读高年级。由于家贫,朱朝柱常穿着补丁衣服,光着脚板上学,被地主少爷嘲笑为“乞儿仔”。1914年,朱朝柱到高州中学求学,由于品学兼优,被推选为学生会会长。1917年,他读中学三年
革命烈士(18991928)
37、陶凤集
  陶凤集(1880-1928):字遇刚,又名尚畴,南漳县沐浴乡陶家湾人。幼聪颖,长辈要求严格,“出入检其所携,游嬉询其所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王朝同德、日、英、法、俄等八国签订《辛丑条约》。陶凤集东渡日本,其祖父为支持陶留学,卖田10公顷多。陶进入日本东京的一所中学读书。1905年,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 1906年,陶凤集在日本东京的一所中学毕业后,回国参加推翻清
(18801928)
38、冯平
  冯平(1899~1928) 原名冯夙藩,字茂南,参加革命后改名冯平。海南文昌县大昌乡(今东路镇)美德村人。琼崖工农红军创始人之一。1899年3月11日,出生于贫农家庭,8岁进村中“育民学堂”读书,高小毕业后,考入琼崖中学(今琼台师范学校),毕业后入上海文化大学读书,一年后回到广州上大学。在此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刊,探索革命道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3年,被中共中央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东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8991928)
39、王向忠
  王向忠,1909年出生在四川省高县(古时称高州人),一户商人家庭。其父虽以开茶酒店维持生活,但对子女管教极严。王向忠5岁读私塾,8岁入城东小学,对诗词书画极有兴趣,他的敏慧和才气。深得家人和师长的喜爱。1919年、1922年,王向忠分别以优异成绩考入高县第一高等小学和宜宾叙属联中。他的诗词功底,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许多学友、老乡常与他来往,结成知己,不仅如此,王向忠还以优异的成绩年年享受学校免
革命烈士(19091928)
40、李之龙
  李之龙(1897—1928),字在田,号赤显,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1897年12月10日)出生于湖北沔阳县(今仙桃市)西流河镇杜窑村一个农民家庭;他7岁随父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小读书,1911年毕业。1912年秋,考入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英语班,不久,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年仅16岁的李之龙,于1913年7月随其四叔李国良赴江西参加李烈钧领导的湖口起义,起义失败后,李之龙回校复学,旋因参加“反
无产阶级革命将领(1897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