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61、陆铁强
  陆铁强 (1907—1927) 陆铁强,字心石,化名鲁德成、沈惠农,排衙镇人。1926年3月,经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负责人、共产党员侯绍裘介绍,偕本县俞甫才到广州参加第六届中央农-动讲习所学习,9月下旬,受中共-区委委派,和俞一起以特派员身份回崇工作。他们先在本乡建立了一个30多人的农民协会。不久去西沙领导农民减租斗争。陆依靠1921年西沙“田革命”中的农民领袖,宣传减租、
(19071927)
62、余来
  余来,原名永洁,1905年11月3日出生在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贫民家庭。6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为料理母亲丧事,父亲变卖了仅有的两间住房。此后,父子二人长期在余、刘两姓祠堂寄居。由于家境贫困,余来幼年本无法入学读书,幸得族人资助,才有机会入本族办的小学读了几年书。因他学习勤奋,品学兼优,16岁那年,亲友们又继续资助他考入长沙私立公益职业学校师范部。从此,他学习更加勤奋,而且也开始注重接受新思想,课余
革命烈士(19051927)
63、王器民
  王器民,又名连斋,1892年6月出生于海南会同县(今琼海市)塔洋区美果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双亲去世,由姨母抚养长大。他先是人私塾就读,后考上琼东县立高等小学。小学毕业时已15岁,他曾有志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一份日报,“以为开通琼崖的利器”。后因赞成者甚少,未能如愿。不久,他便随同乡去马来亚(今属新加坡)谋生,曾积极在华侨中开办工人夜校,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在侨居南洋的数年当中,王器民的生活
(18921927)
64、袁痴
  袁痴(1898-1927) 中共早期党员,革命烈士。 湖南省临武县人,1898年2月生于临武县东区一贫苦农家。1906年入私塾读书。1912年考入县立高小。1918冬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曾任湘南学生联合会第六、第七届总干事兼部主任,主编《明星》周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步思想。1920年加入革命团体读书会。1921年3月15日读书会改名心社,以“改造自己
(18981927)
65、帅开甲
  帅开甲,字春生,又名新初。1899年出生在江西省永丰县潭城乡龙洲村一户贫苦的农家。帅开甲的童年时代,是帝国主义猖狂侵略中国,清王朝腐朽没落的时代。那时,整个中国,社会一片黑暗,民不聊生,他的童年是在饥饿和苦难中度过的。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贫困,使帅开甲自小就懂得同情贫苦大众,忧国忧民。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上旬永丰县城的工人、学生和居民在北洋军阀把持的县政府门前举行--,召开大会。正在香
革命烈士(18991927)
66、刘冠雄
  刘冠雄(1858~1927年),字敦诚,号子英、资颖,闽县(今闽侯)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学习驾驶。光绪十二年(1886年),派赴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光绪十六年(1890年)回国,任北洋水师“靖远”舰帮带、大副。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午战争爆发。同年八月十八日,中日舰队在黄海激战,“靖远”舰受重伤,-退至大东沟大鹿岛附近抢修,下午五时修毕归队。冠雄见旗舰受伤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18581927)
67、柳文杰
  柳文杰(1899—1927年),生于安徽省潜山县柳畈(今属岳西县)一个塾师家庭。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安庆六邑中学,1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英语系。少年经历民国13年,文杰任教于家乡的培丰小学。15年,柳畈地区灾情严重,粮食减产,农民极端贫困。文杰与本地青年柳杏村等成立“饥民自治局”,领导农民开展反饥饿斗争,先后几次带领饥民冲到地主柳再烈、柳锡铭家扒粮,分给贫苦农民。水吼岭劣绅石宝赞囤粮积谷,作
(18991927)
68、蔡晴川
  蔡晴川(1903-1927)蔡晴川,1903年12月诞生在两河口蔡家老屋,湖南石门人。石门县立高小毕业。1925年初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入大元帅铁甲车队,任第三连副连长。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排长、连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代理团长。同年10月初在广东大埔三河坝战役中牺牲。
(19031927)
69、毛新梅
  毛新梅,名泽澍,字新梅,号锡纯,1896年3月4日生。读了6年私塾,后从父学医,长大后成了一名颇有名气的中医师。尤以善治白喉、麻痘著称。他同情和关心穷困的乡亲,给他们看病、抓药,往往分文不取,因而韶山人民都尊敬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选为韶山冲的党支部委员。毛新梅和毛泽东两家住处相隔很近,关系也很亲密。1923年春节期间,毛泽民从安源回家,同毛新梅等谈起安源工人运动的情况,毛新梅被如火如荼的安源工
革命烈士(18961927)
70、杨昭植
  杨昭植,1902年11月19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泉塘冲柏树屋场的一户贫民家庭。在杨昭植出生之前,作为穷困潦倒的晚清秀才的父亲杨孝皋,即匆匆别世而去。杨昭植从小寄养伯父家,8岁至14岁在楚山高小勉强读完小学后,即因生计所迫,辍学回家,开始挣钱糊口。1921年秋,湘潭县立中学增设师范班,不收学费,求学若渴的杨昭植,在辍学5年之后,终又跨进学校门坎。家境的艰难,更使他知道求学不易,学习中更是刻苦努力
革命烈士(1902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