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51、陈赞贤
  陈赞贤,字子襄,1896年8月22 日出生在江西省南康县东山乡陀圳村一农民家庭。辛亥革命后,陈赞贤满怀救国救民的大志考入江西陆军讲武堂,因为讲武堂堂长李烈钧(江西都督)追随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举行湖口起义,兵败后东渡日本,年方20岁的陈赞贤没等毕业即被遣散还乡,后受聘于南康唐江乐群高小任教员。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已任东山高小校长的陈赞贤发动全县各学校师生,联络各界进步人士,组织了学生联合
赣南工农运动的领导者(18961927)
52、荣耀先
  荣耀先(1895~1927年),字辉庭,号一介,蒙名谦登若宪,1895年农历腊月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的蒙古族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他跟随父母种田和放牧,养成了勤劳朴素的习惯。父母对他非常喜爱,节衣缩食送他进本村私塾念书,期望学有所成,光耀门庭。191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土默特高等学堂。在学堂,他勤奋好学,成绩突出,还经常帮助比他更困难的同学。荣耀先辛亥革命以后,归
(18951927)
53、游曦
  游曦,原名游传玉,1908年3月26日生于四川省巴县嘉陵江畔大阳沟,在母亲吴氏抚育下度过了艰辛的童年,1922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简称重庆女二师)学习。游传玉在学校里,经常听到共产党员肖楚女老师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国家主义的演讲,并且大量阅读了肖楚女在《新蜀报》上发表鞭挞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文章,思想受到很大的启发;肖楚女经常介绍《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给她们课后学习。游曦了解马克思主
革命烈士(19081927)
54、佘立亚
  佘立亚(1897~1927年) 佘立亚,又名利亚,化名王炎夏,湖南长沙人。民国8年(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参加旅欧学生的-。民国11年6月,参加旅欧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成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党员。次年初,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夏,转为中-员。民国14年,佘奉调回国,先后担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共青团郑州地委书记、中共郑州地委职工部主任、京汉铁路总工会郑州分会秘书长
(18971927)
55、谢文锦
  谢文锦(1894—1927),1894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17年毕业于省立杭州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到上海,在《新青年》杂志社任职。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谢文锦与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人被党派遣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春,谢文锦回国,担任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军事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并任中共中央秘书。1924
(18941927)
56、陈永芹
  陈永芹(1900~1927),1900年1月14日出生于海南乐会县(今海南省琼海市)九曲江乡北山村的一个中农家庭。父亲陈淑汉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母亲何氏是个善良俭朴的农妇。陈永芹在本地的美谷私塾读书时,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1917年陈永芹随父亲往新加坡谋生。不久,父亲因积劳成疾去世。当时陈永芹刚满18岁,在异国无依无靠,流落街头,靠干点杂活艰难度日。1922年,陈永芹回到家乡,但生活仍然难以维持
(19001927)
57、许侠夫
  许侠夫(1901~1927) 原名许声鹏,字秀南,东阁镇玉山村人。幼年聪明,8岁被送进私塾读书,学习成绩很好,二次跳级,13岁在东阁墟读小学毕业。 1921年,被长兄许声鸿带到马来亚谋生,白天为资本家做工,夜间到夜校读书,1923年他离开马来亚回国。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南京暨南学校,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如《0宣言》、《列宁传》、《新青年》等,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25年,
(19011927)
58、梅玉珂
  梅玉珂,1904年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城关镇一个破落地主家庭。3岁的时候,母亲病故。撇下她们姊妹三个,幼小无依。在汉口当律师的爸爸,只好另娶安徽寿州的王氏抚养三姊妹。梅玉珂刚刚懂事的时候,就甩着燕子尾巴式的辫子,跟着一个塾师读了四年的书。梅玉珂一家五六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薪金来维持,生活十分艰辛。1925年,梅玉珂的父亲在汉口扩大了营业,增加了收入,梅玉珂的两个姐姐出嫁后分别去世,父亲便把她和继
革命烈士(19041927)
59、田波扬
  田波扬(1904—1927) 湖南青年-领导人,革命烈士。 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1904年3月24日出生于浏阳县(今浏阳市)北盛区乌龙乡良陂村。自幼受其父影响,立下为国出力、为民除害的志向。1910年在本乡私塾发蒙。3年后转入邻乡琼瑞学校。1916年,因琼瑞学校停办,转入当时浏阳北乡的卓然高小,老师陈菊霖很看重他,并介绍他与其侄孙女陈昌甫于1921年春结婚。同年夏,他考入位于省
(19041927)
60、孙炳文
  孙炳文(1885——1927年),字浚明,革命先烈。南溪县城郊魏家山(今南溪镇)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聪明、秉性敦厚。八岁入私塾启蒙,后由亲戚资助,在县城上小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宜宾官立叙府中学。1908年,考入北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攻读文科、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并辛亥革命爆发,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他参加京津等地激进青年组织的“铁血团”,多次出入北京车站参与运送武
革命先烈(1885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