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51、蔡光举
  蔡光举(1903~1925),贵州省遵义县人。他自幼聪明好学,颇具天资。辛亥革命后的贵州,战火连年,-横行,盗贼蜂起,饿殍遍野,使他对-制度逐渐产生强烈不满。因此,他决心投笔从戎,但环顾周围的军事院校,无一不被各派军阀所操纵,故他从军的愿望迟迟未能实现。1924年1月,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并在广州开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培养新型的革命军事人才。“到黄埔去”,成为进步青年所追求
(19031925)
52、伦克忠
  伦克忠(1894~1925),字子亮。山东章丘人。伦克忠1913年进辽阳南满铁工厂学徒。1916年进青岛四方机厂做工。1923年2月,加入四方机厂工人自发组织——“圣诞会”,是“圣诞会”骨干分子。“二七”-失败后,全国铁路“五路联合会”派中共党员王荷波到青岛,改造“圣诞会”。1923年,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创始人邓恩铭也来到青岛,开展建党建团工作和工人运动。邓恩铭经常出入四方机厂,在工人中传播
岛城早期的工运领袖(18941925)
53、王京岐
  王京岐(1895~1925),又名景岐、钰孝,嵊县中南乡长安村人。14岁毕业于县立小学,17岁入金陵大学,18岁转入之江大学。民国8年(1919),入留法预备学校,翌年6月,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刚夫郎司公学等校攻读工科。10年,北洋军阀政府派朱启钤、吴鼎昌等前往法国借款5亿法郎,以川、滇、粤、桂四省采矿、筑路权及全国印花作抵,京岐与周恩来等在巴黎召集侨胞,包围中国驻法大使馆,反对当局丧权辱国行径。9
(18951925)
54、杨长治
  杨长治(1901—1925),男,麻阳县埠墩(今长潭乡鱼尾)人。民国12年(1923),杨长治肄业于湖南农校,善演讲。14年5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杨长治与孙家信在麻阳县城成立青沪惨案麻阳雪耻会,带领会员上街讲演,宣传反帝,组织募捐、-、-及--。6月奉命在埠墩、轻土开展农运,建立基层农民协会,发动会员减租减息、抗屯租、废屯田。7月在中共麻阳特支领导下,赴江口发动农民驱赶屯粮官徐章甫。8月,与赵
(19011925)
55、谭浩明
  谭浩明(1871—1925) 壮族。字月波。龙州人。从小帮父亲种地、撑船。清同治四年(1878)陆荣廷流浪到水口,到他家撑船,娶其大姐为妻。光绪十二年(1886)加入陆荣廷为首的0会,活动于中越边境一带,曾袭击越南境内的法国军队。十九年这支绿林武装被广西提督苏元春招安后,历任哨长、哨官、管带、督带。宣统三年(1911)任巡防营统领,驻守南宁。1913年任桂军第二师师长,随陆荣廷拥护袁世凯,反对孙中
(18711925)
56、李劳工
  李劳工(1901-1925年),原名克家,生于海丰县捷胜镇,父亲经营农业兼办小杂货店。自幼勤奋好学,热爱劳动,为人正直,深受父母疼爱和师长的赞许。民国7年(1918年)在文亭高等小学毕业后,在捷胜南町小学当小学教员。他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民国9年海丰蚕桑局招收学员,李克家弃教就学。他学而致用,在掌握种桑养蚕的知识后,回到捷胜向地主何念阳租了30亩荒地作桑田,经1年
(19011925)
57、朱廷利
  朱廷利(1852-1925),又名彦材,乘池,曾用名炳文、研斋,今汝城县城郊乡津江村人。11岁丧父,17岁丧母。7岁时其兄以酒病卒,因而刻指涅墨,誓终身不饮。朱平生崇尚吃苦耐劳,曾以诗自勉:“七尺微躯自主张,天公不必为吾忙,人身‘三宝’饥寒苦,一日能胜一日强”。他18岁离乡赴闽,初入朱明亮幕下,后随孙壮武充任营务。因入台湾攻生番(今台湾高山族)建功,被封任福建汀洲永定县武平司巡检,后位至蓝翎五品御
(18521925)
58、高旭
  高旭(1877~1925年),字剑公,别字钝剑,号天梅,又号江南快剑,笔名秦风、爱祖国者等。张堰乡人,青年时代立志推翻清王朝统治,热情歌颂太平天国革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在汉口起义失败,他愤然写下了“热血横飞恨满腔,汉儿发愿建新邦”的诗句。光绪二十九年,在张堰镇主办,《觉民》期刊。翌年,留学日本,攻读政法。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一年9月,他在东京创办《醒狮》月刊,
(18771925)
59、黄振新
  黄振新(1897-1925年),又名聪,陆丰县东海镇上围社人,生于一农户。黄振新读完小学后,抱着工业救国的志向考入广州染织工业学校,毕业后回到陆丰。但落后闭塞的陆丰城,没有什么现代工业可以使黄振新一显身手,他只好走上执鞭为师的道路,成了一名教师。民国8年(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爱国-。黄振新和郑重等青年教师一起,组织爱国学生,开展爱国宣传。民国11年黄振新和郑重等受彭湃启发,组织陆丰青年
(18971925)
60、范书田
  范书田 (1871年~1925年) 字耘耕,寿张县王鳌村(今属台前县后方乡)人。出身行伍,清末官授海军总兵、天津兼开平镇守使。后晋为将军府军门,且赏戴花翎,正二品,为清朝重臣。民国初期,范书田授为上将军衔。 范书田出身贫家,心地善良,后居官而忧民,曾二三次返故里,遇人施舍钱物,救助贫苦乡民,又不惜重金在阳谷城(今属山东省)四门建桥、铺路,出资兴办崇实小学,德惠一方。
(187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