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61、陈韶华
   陈韶华(1853~1923),字景虞,号曼秋。宿迁人。书法家。清季庠生。工书法,博学各家,尤致力于北魏及瘗鹤铭、李北海。名闻遐迩,书风影响至邳、睢、桃、泗诸县,有“无陈不成款”之誉。他教授门人,自编学书“四忌八德十六要”教材。执笔取凤眼式,运笔则始艮终乾,结构则计白当黑,论据颇中窍要。其书风深稳遒劲,大气磅礴。民国初年,金坛冯煦在上海主持义赈,他多次鬻书相助。其书作曾获巴拿马赛会金质奖章。民国1
(18531923)
62、林高名
  林高名(1852~1923年)宁德霍童人。是霍童老牌“仁记”剪刀生产的继承和发展者。最先由其祖父林元封于清嘉庆年间,师从泉州名匠后,回霍童设炉生产,并取名“仁记”剪刀,其产品颇受欢迎。元封卒后,林必通继承其父生产工艺继续生产剪刀。而后再传至儿子林高明之手。林高名聪明好钻研,大胆改进祖传工艺,将烧红的铁坯锻打成剪刀再在坯件刀口安上精钢,烧红锻打溶合。准确掌握淬火度,刚柔并济,剪刀锋利耐用,不曲不卷,
(18521923)
63、林祥玉
  林祥玉(1854~1923年),字荆壁,厦门人,少时随厦门南曲著名乐师林征祥(绰号吐目祥)学艺,在严师精心培育下,未及成年已在南曲艺坛显露头角。清同治年间,弃商改业曲师,先后在东阳阁、集安堂等南曲馆任乐师,招生授艺。他自编教材,对生徒要求严格,一丝不苟,清末民国初,蜚声海内外南曲界的许启章、林霁秋、黄韫山、陈江渠、陈万舍等名师都出其门下。民国6年(1917年)秋,台湾台北茶行公会会长陈朝俊礼聘集安
(18541923)
64、林振宗
  林振宗(?~1923年),同安县灌口(今属厦门杏林区)人。早年在家乡当木匠,19世纪末往缅甸谋生,先做建筑工人,后有所积蓄,成为营造商,逐步发展到在仰光开设协德号,拥有10多所锯木厂。同时经营航运,购置“双春”、“双安”、“双美”等轮船,川航于仰光与厦门、汕头、香港、新加坡之间。并曾作为英商BOC煤油公司的缅甸总代理,将该公司在缅甸仁安羌油田开采的原油,运至仰光提炼,再分销各地。在其总代理权被收回
65、石鸿韶
  石鸿韶(1853~1923),字晋卿,寺村乡大井村人,少时曾师从郑献甫读书。清光绪五年(1879年)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先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任山西长子县知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升任云南楚雄永昌府知府,后调任云南迤西道(即腾越关道)道尹。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日(1905年3月7日),清政府委派石鸿韶与英驻腾越领事列敦会勘中缅北段边界,由于石鸿韶昏庸失职,在他所划的“绿色线”图,大体上以小江
(18531923)
66、黄榜巍
  黄榜巍(1895—1923),壮族。武篆区色故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11年毕业于武篆区育才小学。1916年随韦拔群上贵州省参加讨袁护国军熊克诚部任战士。他在贵州当兵期间,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22年春,加入武篆区农民自卫军,与当地土豪劣绅杜七、杜八等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后任区农民自卫军教练员。同年10月28日,参加韦拔群在武篆区东里村银海洲举行的“九九” 革命同盟会。1923
(18951923)
67、张丽夫
   张丽夫(1847~1923),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出生,扬州人。扬州弹词艺人张敬轩之侄,“张家弹词”的杰出代表。幼年随叔父学习说唱家传《珍珠塔》、《双金锭》、《落金扇》、《刁刘氏》4部书。因叔父过早病故,所学仅为片断,尚不能自立,后得扬州评话艺人李国辉之助,恢复家传弹词,又从他人习弹词、昆曲,使演唱书目多至10部以上,且在技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著名书画家汪二丘曾称许说:“扬人之说书者,
(18471923)
68、林炳章
  林炳章(1874~1923年)字惠宁,侯官县人,林则徐曾孙,家住宫巷。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恩科进士,特点翰林;后累迁至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委为钦差大臣,回闽考察-,行辕设于文忠公祠,极一时重振门风之盛。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投资10万元,兴建福州电力公司。次年,任福建师范学堂副监督;不久,转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兼任“去毒总社”社长,负责组织戒除鸦片烟毒。后赴北京任邮
(18741923)
69、陈撷芬
  陈撷芬(1883~1923),笔名楚南女子,湖南衡山人,出生于江苏阳湖(今常州),是上海爱国女学校第一批学生。她是《苏报》馆主人陈范的长女。1899年冬在上海创办《女报》,并担任主笔。该报不久即告停刊。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续出《女报》月刊,仍由她担任主编。次年改名《女学报》继续出版,由苏报馆发行。同时还担任上海爱国女校的校长,参加了一些进步活动。1903年“《苏报》案”发生,《女学报》也只得
(18831923)
70、范冕
  范冕 (1840—1923年)世居清江浦南巷。前清拔贡。著述极富,以荒乱故,多散佚,唯有《范氏隐书》10卷,后经长孙冠东整理付梓。五、六十岁时,两子去世,遗三孙,依次为7岁、4岁、周岁。他“扶之教之”,极为辛劳。三孙皆博学、强记、多能,陆续毕业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颇负时望,国学大师柳诒征盛称“淮阴三范,以绩学闻于南雍。”尉曾,字耕研,号冠东,治周秦诸子,著作有《周易诂辞》、《国学常识》、《蘦观斋读
(184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