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6)
51、王道廉
  王道廉,1923年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天福山镇西北岔村一户农家。在王道廉年幼时,他的父亲因操劳过度,无钱医疾,过早去世。家计全靠母亲一人竭力支撑,原本清贫的家境,日子过得愈发艰难。王道廉生性聪慧,从小懂得体贴母亲的辛酸,六七岁时就开始上山拾柴,帮助母亲干些零活。母亲看他是颗好苗苗,千方百计节衣缩食,借钱供他上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家庭的不幸遭遇和清贫的生活,使王道廉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德和倔强
(19231946)
52、周泽
  周泽同志生平(1923-2002)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中共江苏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周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11月10日10时2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0岁。周泽同志1923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1938年11月在家乡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泰兴县第八支队民运队长,泰兴县黄桥区委组
(19232002)
53、孙金仓
  孙金仓,中共党员,1923年出生于塔儿山上下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小时因家境贫寒,小学辍学后给富户当羊工、打短工。1941年冬,阎锡山的襄陵县政府汾东办事处警察局征兵时,为有一碗饭吃,他去服役。到阎军当兵后,由于他流露对阎锡山-反人民的不满情绪,曾被阎锡山同志会襄陵县分会以共产党嫌疑拷打、关押。1942年秋,这支阎军武装通过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做策反工作,反正起义,被编入我党领导的曲襄县人民武装抗日
(19231947)
54、陈彪
   天文学家 1923年11月23日出生,福建福州人。1946年毕业于成都金陵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台长、名誉台长,国际科学联合会下属山地物理委员会太阳物理科学代表。 早期在辐射和天体物质的交互作用、致密物质、天体物理中的流体力学、宇宙学和哲学方面的探索研究中取得一些高水平科学成果。20世纪50年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
55、林增平
  林增平(1923——1992) 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历史学家。江西省萍乡县人,1923年11月23日出生于安源。6岁入族学念书,老师为他改名增平。1935年南昌北营坊小学毕业。1942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中正大学(创设于当时江西省政府所在地泰和县杏岭)文法学院文史系。曾因豫湘桂战争和祖母去世而休学一年,在家乡濂溪小学教书。1947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1949年南昌解放后,继续在
(19231992)
56、胡宏达
  胡宏达(1923~1959),又名胡彻。安徽合肥人。民国25年(1936年)就读肇和中学。民国27年秋,在虹口日商华中电信公司工作。民国28年12月,在日伪虹桥镇公所任日文翻译。民国29年2月,在日本人开设的德大洋行担任日文翻译。同年5月起,胡先后在日伪如皋县张黄港警察分所、日伪昆山县外事室、日军昆山铁道警备队、日伪吴县警察局、苏州日军分队及木渎镇警察署宪兵指导班任翻译。胡于民国35年9月到上海市
(19231959)
57、钱新民
  钱新民(1923——1953),乳名大头,字吉庆,今汤沟镇人。新民出生于劳动人民家庭,17岁进浮山中学读书,在浮山中学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走上街头,深入农村演讲、演出、张贴标语,以宣传抗日。 民国30年(1941年)春,浮山中学因膳食问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借“奸党闹校”,无理开除新民等一批学生。新民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他想:“家乡沦陷,国难当头,似这样读书下去,将有何用?”于是,决心投笔从
(19231953)
58、马思进
  马思进,1923年出生在安徽省太和县坟台镇马桥一个贫农家庭。全家五口人,租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1946年7月,马思进被抓壮丁入了伍,在徐州师管区当了一名国民党军士兵。后补入敌第二十六师第八十旅,备受-和欺凌。1947年,在鲁南战役中,被我军俘虏。经过教育和争取,马思进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解放战士”,补入华中野战军一部。在连长穆万良,战友林宁等同志的帮助下,不久,马思进当上了班里的战斗组长
(19231948)
59、方和谦
  方和谦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共党员,首届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学会原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科原主任。2009年12月23日22时29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方和谦教授1923年出生于来自山东烟台莱州的中医世家。12岁随父习医,父亲“严于治学,精于临床”的精神,给予他很深的影响。他19岁考取中医师职业资格,于1942年在北京开办“方和谦诊
著名中医学家(19232009)
60、金耳世
   金耳世,1923年生于浙江省平湖县新埭镇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打短工,母亲给富人家做佣人。一家人就这样相依为命。由于家中兄妹多,为了维持生计,二姐给人家当童养媳,哥哥外出做小长工,金耳世也于11岁进裁缝铺当学徒。那时的学徒日子很难过,稍稍不留神就会招来一顿骂或打,甚至饿一顿,金耳世就在这种情况下慢慢长大,等到满师后,就靠做缝工来维持家计。1948年春,由于连年的灾情,家乡实在无法
(1923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