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介绍(22)
211、胡世俊
  胡世俊(1920~1988年)胡世俊,浙江镇海人。镇海县霞浦中学毕业。民国36年(1947年),任私营大中科技仪器厂经理和星星仪器厂经理。1954~1956年,胡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并推动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合营并厂后,胡先后任上海仪表厂副厂长、综合仪器厂副厂长、自动化仪表三厂副厂长等职。1956年,任民建长宁区支部主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主任委员,区工商联副主任、主任委员和副区长等职。1
(19201988)
212、王进仁
  王进仁同志生平(1920-2012)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教育部原基本建设局局长(副部级医疗待遇)、原第二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党委副书记、离休干部王进仁同志,因病经抢救医治无效于2012年8月10日晨4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王进仁同志,男,汉族,河北曲阳县人,1920年12月出生,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进仁同志受进步思想影响,投身革命
(19202012)
213、李镜明
  李镜明同志生平(1920-2012)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天津警备区司令部原副参谋长、天津警备区第三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李镜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9月24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2岁。李镜明同志1920年2月出生在山西省定襄县神山村,1938年6月入伍,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西安塞县军委二局三科科员、机务组长;河北平山县军委二局机务科业务主任;北
(19202012)
214、黎旭
  黎旭同志生平(1920-2015)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老红军、享受正省级待遇离休老干部、原中国水电八局局长黎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3月5日9时36分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逝世,享年95岁。黎旭同志1920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肥乡县。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山西太原参加牺盟会、决死一纵队一总队三大队。担任过决死队班长、长治新华日报办事处主任、新华日报馆科长、
(19202015)
215、塔拉
  塔拉同志生平(1920-2006)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的军事、政治工作者,杰出的少数民族干部,原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区第四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塔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7月14日16时20分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6岁。塔拉同志1920年7月9日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铁帽乡白庙子村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
(19202006)
216、浦菊初
  浦菊初 (1920—1994) 男,道具技工。原籍江苏省无锡县后桥镇。13岁在上海鸿生灯彩店当学徒,满师后仍在灯彩店工作。1954年12月进华东戏曲研究院,后转上海越剧院任道具组组长。业务上从原来的纸扎工转为舞台道具制作,工作刻苦钻研,摸索舞台道具的规律,成为有高超技能的专职人员。原来大道具中的龙椅、古代椅子、台子都请雕花木匠制作,不但时间长、成本高,且较笨重。他通过多次试验,改成纸浆及立粉盘花代
(19201994)
217、方林
  方林同志生平(1920-2013)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常务理事方林同志(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1月16日21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方林同志(原名司徒艳),1920年5月28日出生于广东开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1937年春,在中山大学附中读高中三年级时,加入了“广州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积极参加响应“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的
(19202013)
218、石景山
  石景山 男,一级导演。本名徐焰,又名石垒。祖籍浙江余姚,1920年出生于上海。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早年就读于萧山私立职业学校。1939年夏秋之间考进新春秋戏剧学校。嗣后,与一批爱好话剧的同学自发筹款组织了“联艺实验剧团”。不久又与同学一起去敌后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江抗”参加新四军抗敌剧团。1941年初转至鲁艺,任美术系分队长。4月中筹建鲁艺实验剧团,调他去戏剧系。后因病被遣返回沪。参加过上海职业剧
219、郑自诊
  郑自诊(1920-1987),乳名河申,朱曲乡罗魏村人,父辈务农兼手工业,属小康之家。郑自珍自幼好学,1938年在洧川上中学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到集镇和乡村演抗日戏,唱抗日歌,撤传单,写标语,宣传抗日救亡道理,以唤起民众,爱国图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洧川县国民党政府对革命师生进行破孩,郑自珍和几位同学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了八路军,是年进抗大一分校学习,结业后被分配
(19201987)
220、王炳元
  王炳元,乳名王小秉,1920年农历三月十九日生于安徽省石台县莘田乡三义村一个贫雇农家庭。王炳元从小就在地主的压迫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他2岁时,父亲王长先患病逝世,给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苦。在无法度日之际,由他人介绍,王炳元的母亲给王炳元招了一个上门继父彭荣贵。在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母亲又相继生下妹妹彭杏花和弟弟彭世中。这样本来就贫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全家五口人生活全靠母亲和继父终年打柴卖
(1920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