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31、傅锡畴
  傅锡畴(1841—1919)字子范,乾城人。未冠即补县学生员。精绘事,善山水、人物。为清朝官员,与段祺瑞为莫逆之交。傅子范(即傅锡畴)有三子二女,大儿子傅良佐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衔陆军中将、湖南督军,二儿子傅良藻陆军少将,三儿子傅良璧清知县。
(18411919)
32、伊拉里·增祺
  增祺(1851-1919),字瑞堂,伊拉里氏,满洲镶白旗人。曾任齐齐哈尔副都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擢福州将军,充船政大臣,兼署闽浙总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盛京将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军攻陷奉天(今辽宁),他逃往新民厅。三十一年(1905年),丁忧免职。后在俄军胁迫下,派人至旅顺擅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事发,被革职,《章程》亦作废。旋仍留任。任内曾招安张作霖。三十三年起
满洲镶白旗(18511919)
33、康宝忠
  康宝忠(1884~1919)字蝶庵,又字心孚。祖籍陕西城固,因其父在川为官,故宝忠兄弟皆生于蜀。清光绪三十年(1904)夏赴日,入经纬学校,任陕西留日学生同乡会干事长。翌年七月加入同盟会。七月二十日(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被举为总部评议员,对同盟会发展多有贡献,井勿幕、于右任即由他介绍加入该会。同年十二月,他积极参加了中国留日学生反对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关于许清国人入
(18841919)
34、恽祖祁
  恽祖祁(1842~1919) 原名祖源,字心耘,晚号莱叟。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武进人。出身书香世家。早年纳资盐运使,历任湖南会陵知县、江西盐法道。负责修缮湖北唐心口溃堤有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调任福建兴泉永道。次年,力争主权,与日人为厦门虎头山划界一事闹翻,清政府迫于日本帝国主义压力,将他调任建邵道。他一怒之下辞职,回常州隐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被清政府征召,负责
(18421919)
35、薄子明
  薄子明(1894~1919.6.27)名守德,字子明,又称薄天飞。山东日照(今日照市)人。幼年丧母,寄居外祖父家。受其舅父丁惟汾影响,萌生反清革命思想。曾入济南陆军小学学习。清宣统二年(1910年),经刘次萧介绍,加入同盟会。次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在济南参加山东各界联合会,踊跃投入山东的独立运动。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薄子明至烟-政府任军政司科员,后进入周自齐在济南开办的军官养成所
(18941919)
36、潘炳年
  潘炳年(1844~1919)潘炳年,字耀如,晚号退庵,三溪坂上人,其父潘茂架迁居福州都司巷。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生。炳年幼年丧父,生活清苦,攻读刻苦。16岁中秀才,年未20即授生徒以自给。同治三年(1864)中举,同治十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光绪八年(1882),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不久,任国史协修、功臣馆纂修、总纂。光绪十年八月,中法马江海战中闽海军败绩,炳年会同在京的闽籍官
(18441919)
37、林辂存
  林辂存,字景商,号鹜生,安溪县崇信里胪传乡(今芦田乡芦田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闰三月二十七日生于厦门,旋移居鼓浪屿鹿耳礁弧园。后东渡台湾,兄弟10人,他排行第四。祖父林远芳,以海防出力,累官至道员,晚年经营茶业,于厦门、广州和台北设分店,家资巨万。父林鹤年,光绪八年(1894)中举,翌年考取誊录。甲午(1894)之役,献款助军需,授工部虞衡司郎中。旋任广东道员,加按察使衔。不久,告退,开办
(18791919)
38、孔令贻
  孔令贻(1872—1919)字 孙,号燕庭。孔子七十六代嫡孙,袭封衍圣公。曲阜县(今曲阜市)人。4岁丧父。1877年(光绪三年)5岁接任世袭衍圣公,就读于家学。1888年(光绪十四年),受“陛见”,赐御书“斯文在兹”匾额及“福”、“寿”二字, 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朱子全书》各1部以及绢笺、笔墨、文绮等。在京期间与吏部右侍郎孙毓汶之女结婚。1889年(光绪十五年),奉谕为翰林院侍讲,正式主持衍圣
(18721919)
39、徐润之
  徐润之(1855~1919),字松生,号松龄,别署松龄道人。金乡镇人。祖上四世行医,故从小便继承家学。又曾游历对外通商口剥波等地,接触到西方医学,并与瑞安名医学家陈虬有交往。长期的临床经验,印证了深湛的中西医理,使他成为清末民初浙闽交界地带的名医,中西医结合的先驱。早在清末,徐润之就以治愈御史徐定超的水肿病而扬名温州。刘绍宽以为“先生一生尤擅长于温病,其心得之著亦以《温热篇》最佳。”徐润之对中医
(18551919)
40、郑学文
  郑学文(1835~1919)浑号郑老五,利辛县城北郑小集乡西郑庄人,捻军的文墨师爷,太平天国封镇殿将军、转本御史。郑学文幼读私塾,后辍文习武,少有大志,聪敏慧黠。清咸丰二年(1852 年)十一月,亳、蒙、凤、宿、永(河南省永城)捻首至雉河集(今涡阳县城)会盟,郑学文亦至。后在张乐行麾下,深为张器重。咸丰五年,各路捻军首领再次集雉河-盟,公推张乐行为“大汉盟主”,决定反清举义,郑学文起草义军文告,参
(1835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