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黄远谟
  黄远谟(1855~1916) 字尊琼,号愧庵,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蓬莱镇臬塘村人。父是名医。远谟勤奋好学,早在蒙学时,试于邑已有声名。启蒙不久,父病故。光绪十二年(1886),以优等生免费修业于苏泉书院和琼台书院,与海南著名学人王国宪同窗共诵,交情甚深。光绪十五年(1889),学使樊君考取优行,荐入京师,应京兆乡试,终于光绪23年(1897),举丁酉科副魁(会试第二名),本应继续金榜题名
(18551916)
12、魏光焘
  魏光焘(1837~1916),字午庄,别署湖山老人,清邵阳县金潭(今隆回县金潭乡)人。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咸丰六年(1856),徒步去江西吉安曾国荃部投军,从此以进击太平天国革命的活动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累功升知府,加盐运使衔,赏“扬勇巴图鲁”名号。同治七年(1868),左宗棠督办陕甘军务,调他办理营务,因镇压回民起义有功,加二品顶戴,赏换“西林巴图鲁”名号,补平庆泾固化兵备道,主办善后事
(18371916)
13、杨王鹏
  杨王鹏(1886-1916),复姓杨王,名鹏,字子鬯,湖南湘乡县三坊花桥(今属梅桥镇丰城村)人。1886年农历十一月初四生于一个破落文人家庭。杨王鹏少时聪颖,思想异于常人,每有所思则发感为诗歌。且性格倔强,富于反抗精神,对其父的封建礼教十分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非常愤慨。感于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他很仰慕历史上的岳飞、史可法等人物,决心学习他们,从戎救国。15岁投入湖南新军五十标。这时,他与黄
(18861916)
14、胡礼垣
  胡礼垣(1848年~1916年),字荣懋,号翼南,晚年又号逍遥游客,乐平三江人。父献祥,在港经商。礼垣生于香港,少时攻读四书五经和八股试帖,曾回粤应试,数场不中,遂弃举业,专研经史和西学。后入香港皇仁书院肄业,致力于研究西方各国的政治和文化。毕业后留院充教习两年,并创办《粤报》,译《英例全书》。清光绪四年(1878年)及清光绪六年(1880年),清廷钦差大臣郑藻如、陈兰彬等先后出使美洲时,欲聘他随
(18481916)
15、李映庚
  李映庚(1845~1916),字耀西,一字啸溪。沭阳县马巷人,祖籍灌云县。清末廉臣,中国现代军乐创始人。他博学多才,于昆曲、京剧、声乐律吕尤为谙熟,且擅弹琵琶。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己丑科第53名进士。初任卢龙、迁安知县,勤于政务,为民兴利除害,颇有政声。任满后升任永平知府,后历任大名、天津、正定等地知府。他在去大名府接任途中,来到一家客栈投宿。店主见他穿着朴素,行囊简单,以为是寻常客人,就安
(18451916)
16、于文斗
  于文斗(1843—1916),男,出生在梨树县蔡家镇大榆树村。自幼聪明、好学,跟随父亲学习农耕、经商。成年后,为人正直,义气,治业有方,乃一方名士,为县里的头面人物。清光绪十二年(1886)后的20年间,曾任梨树县等地商会会长。创办商号“丰聚当”,经营粮食、木材、食盐等农贸商品,将“丰聚当”更名为“丰聚长”,成为百年的老字号。1916年11月在郑家屯病逝,享年73岁。1921年夫人钱氏(于凤至生母
(18431916)
17、王贵
  王贵(1838—1916)南蓢泮沙王屋村人,别号香谷、殿璋。清咸丰五年(1855)17岁时随亲友从加州赴美国夏威夷,在瓦胡岛(Oahu)东北部的普那路岛(Punaluu)登岸,开始从事种水稻等农活。几年后入读正规学校,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参加校内外活动,扩大视野,为以后发展和进入夏威夷上流社会打下基础。后在檀香山华埠(摩诺奇亚街)开设米铺和干货铺,渐为富商。其商铺与孙中山之兄孙眉开设的“德隆商店”邻
(18381916)
18、康詠
  康詠,字步崖,号漫斋,长汀城关人,清同治元年(1862)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生于世代书香之家。他自幼好学,敏悟超人,所学无不通达。19岁考上秀才,21岁中举人,25岁赴京拜宝竹坡侍郎为师,学习诗文,每当闲暇,漫游京西北诸山。后三年,与宝竹坡长子伯茀遨游塞外,所到之处,无不赋诗题壁。次年南返,应聘于广东潮阳东山书院山长,从事讲学。31岁再度赴京,参加会试成进士,后授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
(18621916)
19、王树中
  王树中(1868-1916),字建侯,号百川,又号梦梅生,皋兰县长川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进士出官安徽,在官十余载,勤政爱民,皖人呼之为王青天。1913年归里,为省军府参谋,旋保道尹,仍发安徽。l915年春,奉檄往甘凉,春暮往宁夏,秋初诣陇东泾川、庆阳、宁、镇各县,勘聚众事,不到一年,历甘肃76县中之大半。所到藤葛纠纷,或结私仇,或纠缠公忿,智巧之士深避而不肯为者,王独慷慨担任,一一
(18681916)
20、朱方辉
   朱方辉(1853~1916),号羲晋,平南县武林镇人。他的祖辈以捕捞鱼苗为业,兼从事种桑养蚕,朱方辉的父亲朱效昌,早年家境异常贫困,就靠“打渔花工” (本地人指受别人雇用做捕捞和养殖鱼苗这种工为“打渔花工”)养活一家6口,故无能力适时送其上学。到10岁时才开始上私塾从师李紫庭(武林上湾村,即现在新贤村)就读。他聪敏、好学,只四五年间,便读完了科举时代初级士子必读的“四书”、“五经”;并学习了声律
(1853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