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1、张宝信
  张宝信(1860—1915) 字实庵,郑山镇张南埠后村人.幼年习儒,以超等第一考取廪生.医学造诣较深,常为贫苦乡邻治病.知识丰富,诗文中常出现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医药术语,所做《七巧图》序,句用七字,共有288个七字的典故与名词.酷爱吴步韩文章,一生留下了大量作品,可惜散失殆尽,只有少量诗,赞等散存民间,如《肉头赞》,《约地段》,《赞吴元勋药铺》,《掏腰包》等,有嘲骂,有讽刺,有规劝,有歌颂,
(18601915)
12、张云山
   张云山(1877~1915)字凤岗。陕西长安人。父母早逝,两兄长外出谋生,他寄居族人家中。稍长帮人劳动糊口。光绪二十一年(1895)陕甘总督兼新疆巡抚陶模为镇压西宁回民起义在陕西募兵,张入伍随-战甘肃、青海、新疆,积功升任都司。后退伍在兰州组织戏班,因遭当局缉捕而逃亡伊犁,联络当地头人反清,未达目的再返兰州。二十六年(1900)唐常才在南方举义反清,张在西北起兵响应,因唐军失贩而未能如愿,只身
陕西辛亥革命先驱(18771915)
13、张培爵
  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重庆荣昌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元勋。1903年入四川省城成都高等学堂理科优级师范科。1904年创办成都列五中学。1906年加入同盟会,辛亥光复重庆,被举为蜀军政府都督。成渝合并后,任四川都督府副都督、民政长。1913年,袁世凯调张培爵到北京,委其为-高等顾问。“二次革命”时,张培爵毅然辞去高等顾问职务,冲破阻力到天津英租界居住,以开设机车厂为掩护,继续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烈士(18761915)
14、张春发
  张春发,字兰陔,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堆上张家村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初九日(1843年10月31日),卒于民国4年农历九月初四日(1915年10月12日),享年72岁。 张春发祖父务农,父亲务农兼营小本贩卖。母亲生子4人,春发为次。幼时家境贫寒,自幼爱习武,身体矫捷过人。清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攻克罗坊。次年被掳(据墓志铭)入太平军,年13岁。咸丰十一年(1861)投湘军吉字营,后为刘松山部
(18431915)
15、董修武
  董修武,1879年生于巴城,16岁(1895年)中秀才,1902年考入成都东文学堂。在校与十余同学常秘密阅读进步书刊,组织进步团体,崇敬孙中山的言行。1905年,赴日本明治大学读书期间,拜谒到在日本活动的孙中山,与其交谈十分融洽。董修武明大毕业后旋回国内,将刚出狱的光复会领袖章太炎从上海迎到东京,于孙、章之间沟通意见,成为兴中会与光复会合作的桥梁。同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修武被选为评议部长
辛亥革命先驱(18791915)
16、刘思复
  刘思复(1884—1915) 又名师复,字寓生,号子麟,别号抱蜀老人,笔名有丹水、寥土、净慧居士等。祖籍沙溪谿角村,从曾祖辈迁居石岐水楼。16岁曾应试童子试并考中秀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与堂兄在石岐创办演说社,提倡改革,邑中青年参加者众。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到横滨向俄国-者学制炸弹。1906年回国,先到香港协办《东方报》,后在香山创办“隽德女学”。1907年6月
(18841915)
17、解长春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生,原籍洪德河连湾,后迁居虎洞刘解掌。长春9岁入私塾读书,一年后辍学。10岁从堂兄习艺,演唱道情皮影戏。因其秉赋聪慧,刻苦好学,从师不久即能挑线主演。13岁离师另组戏班,开始独立的演艺生涯。初领班,即以一丝不苟的演唱态度,娴熟活泛的挑线技巧,浑厚清晰的道情唱腔,赢得观众和同行的好评。同治初年,关、陇爆发回、汉民众反清斗争,环县一带受创尤重,田园荒芜,百姓流离。战乱中长春丧
道情皮影艺人(18411915)
18、叶允馨
  叶允馨,字正梓,号少斋,端源村人,清咸丰五年(1855)生,家境清寒,自幼随父寅清学习,受家学影响颇深。光绪七年(1881)考取生员后,承继父业,在万寿、孝义、水云等禅林设帐授徒,四方学子负笈求教,从游者多为生员。中年考取增广生,掌教初晴书院,执教不怠,见善勇为。清末,周墩县丞窦世忠、牛元慎贪婪违法,不断加取串钱,勒减银价,百姓深受其害。允馨与擎友李树玑不阿权贵,毅然赴省城上诉,历经三年周折,终于
(18551915)
19、曾鲲化
  曾鲲化(1882-1925),字抟久,湖南新化人。新化县西城团傅家村(今孟公镇月塘村)人, 1882年生。出身贫寒,家里排行最小,由于无钱上学,幼年成为牧童。在放牛途中,他多次到私塾门外偷听先生讲课,后被先生发现,免费收为弟子。由于聪颖好学,他被先生推荐到游学甫先生门下学习。因勤奋好学、悟性又好,又得名师训教,曾鲲化的才华凸显。1894年,12岁的他在新化举办的童子县试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成为当
(18821915)
20、张通典
  张通典(1859-1915)字伯纯,号天放楼主、志学斋老人。湖南湘乡人.1859年出生于湘乡县城南泉井坳一字庠(今属湘乡市东山办事处双泉村)。张通典,附贡生。自幼聪明有大志。曾于浙江余姚(姚江)学习研究经籍,特别重视明儒之学,很有造诣。爱诗歌,与县城及近郊青年陈瀚等10余人结成东山诗社,活跃于清光绪初叶,后概称“东山十子”。从1884年至1911年先后在两江,湖广,两广督署及湖南,江苏抚署历任奏牍
(1859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