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51、云果
  云果(1882~1914年),名悟静,号幻空,俗姓林,惠安县獭窟屿(今张坂镇浮山村)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生。15岁拜泉州承天寺圆常院莲鹫上人为师,次年在莆田广化寺从善和长老受戒。不久云游江南,参拜高僧,到浙江鄞县天童寺听印月法师开讲《楞严经》,23岁重返承天寺。承天寺内原有一尘寺、光孝寺、新宫、九曲寺、圆常院等,由所住僧人各自主持。云果帮助师父莲鹫上人延请各寺僧众统一常住,共推莲鹫为住持。
(18821914)
52、何启
  何启(1859~1914)何启,字迪之,号沃生,广东南海人,出生于香港。父何福堂,基督教牧师,经营地产成巨富。清同治九年(1870),何启考入香港官立中央书院,次年留学英国。光绪元年(1857)考入阿伯丁大学。光绪四年获医科学士学位。光绪五年获外科硕士学位。同年入林肯法律学院,光绪七年获高级法律学士学位,取得大律师资格。旋与英国贵族女子爱丽丝·华尔登(ALICEWALKDEN)结婚。光绪八年,返香
(18591914)
53、陈辅臣
  陈辅臣(1885—1914),字益年、菊蕙,新铺镇福岭村人。清光绪末年,广东编练新军,他投笔从戎,1903年考入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创办的虎门讲武学堂。1907年毕业后在李准水师巡防营任职,当时他暗中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失败后,避难境外。武昌起义后,陈辅臣返国参加光复惠州,任游击营长,获光复惠州金质奖章。是冬,任姚雨平部营长,参谋、军械课长等。北伐军解散后回广东,陈炯明任命
(18851914)
54、月空
  月空(?—1914),俗姓黄,名飞龙,乐清湖头人。幼随父出家为僧,法名月空。长以宗教信仰为掩护,与陈梦熊等一起秘密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协助陈梦熊在乐清白鹤寺创办僧民学校,担任校长。入学僧民一律免费,并以《新山歌》为主要课本,宣传革命。陈梦熊《新山歌》案发,僧民学校遭查封。梦熊-国外,月空乃联络同志,共谋起义。宣统元年(1909),光复会会员张伟文从日本回国,计划从温(州)处
55、黄绍第
  黄绍第(1855—1914),一名景毓,字叔颂,号缦庵,瑞安人。清光绪六年(1880)中举人,十六年中进士,入翰林。十八年留馆授编修。二十年任江南乡试考官,所取多知名之士,如通州范钟、如皋冒广生、吴县曹元忠等;孙锵鸣贺诗:“门前多少新桃李,半是君家手自栽。”甲午战败,翰林院反对割地求和诸疏,凡堂兄绍箕领衔或参与起草的均曾列名,又同列名参加上海强学会,号称“二黄”,同为“后清流”中人。二十二年,参与
(18551914)
56、夏仁澍
  夏仁澍(1883~1914)又名夏雨龙。庐江戴桥乡朱井村人。清末举人。自幼学习勤奋,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免费入学,靠奖学金和稿费维持生活,以前三名毕业。曾跟随孙中山任同盟会会员,孙中山革命成功后,他曾任中央-主司、同盟会总部总干事、同盟会中央机关报《黄中日报》社长、同盟会第一参议即中央委员、同盟会共和急(促)进会会长、淮南义军军长等职。袁世凯窃位后,在天津被袁逮捕入狱,后
(18831914)
57、吴祥达
  吴祥达(1851—1914),又名星亭,清淳安桥西镇田中人。出身贫寒,10岁时随太平军辗转潮州,由一位好心人收留修文习武。28岁后,因抗击侵略者,骁勇善战,多次立功,提任潮州府和梅州府镇守使,掌握辖区军务。光绪年间,升任广东省陆路提督,统兵驻守广州。吴祥达担任提督后,关心桑梓,归故里为家乡做了三件好事:一是出资修桥铺路——计划铺设上至桥西,下达渡市,长达10里的青石板路,因经手人从中-,只铺设一半
(18511914)
58、张百祥
  张百祥(1879-1914),名启善,字百祥。四川广安(位大竹县西南)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民主革命党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光绪三十年(1904),在家乡率众抗粮倡言排满。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日留学,入东斌学校,学习军事,参加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刘公、孙武、焦达峰等组织“共进会”,被举为会长。宣统二年(1910),归国,在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江西等省联络会党进
(18791914)
59、马国仁
  马国仁(1875——1914),字相臣,东乡族,广河县人。青年投军,出身行伍,清光绪年间在甘军董福祥部任简练军后旗马队管带。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其叔马福寿等随甘军入京,在廊坊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奋勇当先,以战功升任游击。辛亥革命爆发后,任马安良西军左营管带,奉命随固原提督张行志入陕西镇压起义,陕西长武县冉桥镇战役后,以功升西军指挥,甘肃独立后撤回甘肃,后转向拥护民主革命。民国三年(1914)以
(18751914)
60、了尘
  了尘(1851-1914),俗名张园洲,贵州贵阳人。少时入私塾,略通经史,不愿婚娶,披剃为僧。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住持贵阳九华宫、平坝高峰山万华寺。变卖其家业,重修万华寺大殿两廊。清光绪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公元1900-1901年),贵阳大饥,了尘主持赈饥,使不少饥民得救。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了尘与空月赴南京,取回日本版《大正藏经》一部,藏于高峰山。三年(公元1911年),官府下令禁
(1851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