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91、林基逵
  林基逵(1869—1912)字仲宾。文登县(今文登市)文城东关人。辛亥革命烈士。幼年丧父,跟兄少伯读书。20岁中秀才。兄去世后与嫂、侄同居,边耕边读。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以三魁登乡榜,1904年恩科成进士。历任浙江省宣平、归安县知事。时值清末,朝政腐败,基逵暗抱苦痛,叹息既任公职,却不能造福于民众。因屡次建言冒犯上司,终被革职。后环游南方各省,接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返乡后,于1912年1
(18691912)
92、梁廷栋
  梁廷栋 (?-1912),字石卿。安徽省寿州(今寿县)人。愤清廷腐败,媚外误国,与其弟梁廷樾(字卓卿)至上海,加人同盟会,转徙多方。宣传革命。后到冀北,在此结纳贤豪,同志日众。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遂联络义军,拟乘机起义,事泄未果。清廷索之急,乃出关。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继续进行反清斗争。武昌起义爆发后,与同志刘乾一、商震等以哈尔滨为根据地,密结-为助,收编绿林为军,申明约束,
93、王以成
  王以成(1877—1912)字箫九。海阳县(今海阳市)盘石店村人。中国同盟会会员,抗清志士。21岁考入登州文会馆,后入青岛工部局学习绘图。1903年 (光绪二十九年) ,东渡日本求学,学习土木工程。其间,与丁惟汾结识,并成莫逆之交,立志反清救国,后由丁惟汾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学成归国,任津浦铁路工程师。次年,因法国人侵吞公款,清政府明知不究,愤而辞职。其间,著有《论铁路工
(18771912)
94、吴士恺
  吴士恺(1843~1912),字华初。生于阳湖县(今武进)遥观乡薛墅巷。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翌年又联捷进士,为翰林院庶学士。历任广西贵县,山东平阳、齐东、商河、泰安等县知县。任商河县知县时,徒骇河泛滥成灾,他不辞辛劳,亲率吏民抢堵决口,妥善做好数万灾民赈济工作。后任浙江余姚、武康、海盐等县知县。在海盐任所修筑海塘有功绩,升候补知府,兼盐运使官职,又因办理海运功绩卓著,保举道员,升任严东镇关
(18431912)
95、王叔鹤
  王叔鹤(1863—1912)名治芗、鸿芗,字生,号叔鹤。黄县(今龙口市)菜园泊村人。辛亥革命烈士。1887年(光绪十三年)肄业太学,后得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赏识而知名京师。甲午战争中,参与筹办地方团练,创立阜林会社,倡办林业。后当选山东咨议局议员,属“清流党”。曾参加保矿运动,奔走于上海、青岛各大商埠募捐,拟筹款赎矿。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加入同盟会。在原籍先后创办开成小学、凤山师范学堂等,并担
辛亥革命烈士(18631912)
96、任祥
  任祥(1875—1912年),男,长武县城内人。出身贫寒,以农为业。哥老会成员,爱好武术,抱打不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县衙三班“总家”。宣统二年(1910年)春,以天旱为由率众推倒南门至七里村电话杆线,被判处“流民”。后经李云峰引荐加入同盟会,联络势力,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当年10月,西安反正后,任祥深受鼓舞,公开宣传鼓动革命,迎接革命军进驻县城。11月21日晚,任祥参与据守西城楼,反击
(18751912)
97、朱允治
  朱允治(1832~1912),菏泽城西北10里朱庄人。光绪初年外科名医。精炼丹,熟经络,以治内痈驰名城乡。其治内痈必据经络折量取穴决脓,极为准确。如治胆痛,患者为一壮汉,令将其缚于一株树上,使人在患者前磨一铡刀,朱在患者右肋下刺入针刀把脓排出。围观者究问其故。朱说:“因痈在肝下胆内,使用此法可令患者肝叶上举,刺入针刀时以免伤肝,故不得不如此。”朱医病皆以脏腑经络辩证为准,不知者皆认其秘。他常告门人
(18321912)
98、周振铎
  周振铎(1892~1912),淮阴县(今属淮安市)码头镇人。幼从父芝荣习诗书。鉴于清廷腐败无能,他毅然献身革命,加入民军,驻守镇江一带。宣统三年(1911年)冬,奉命围攻南京,与清军提督张勋战于高资。他奋勇作战,但不幸被俘。张勋见他年少英俊,诱其投降,并询其所需。周振铎素质刚毅,秉持忠义,大声责骂张勋为虎作伥,高呼“我要张勋的头,别无所需”。几经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后惨遭杀害,尸骨无存,时年20岁
(18921912)
99、杨禹昌
  杨禹昌(1885—1912),四川资中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成员,保定陆军师范学堂毕业。1911年,加入京津同盟会暗杀部。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启用袁世凯,企图扑灭这场革命。袁世凯出山后,在清政府和革命党之间大玩两面手法。杨禹昌与张先培、黄芝萌等赴北京,用炸弹暗杀袁世凯,事败被捕。不久,惨遭杀害。而后,革命党人将张先培、黄芝萌、杨禹昌和彭家珍的遗体一同安葬在北京三贝子花园荟芳轩内,竖碑铭志
刺袁三杰(18851912)
100、王擢英
  王擢英(1844—1912)新泰县(今新泰市)菜园村人。清末名医。出生中医世家,自幼随父读书习医。成年后,治病有术,求医者甚众。其一生勤恳,且医德高尚。在医疗中,写下诸多临床札记,多焚于兵乱年月,今所存无几。
(1844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