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71、张镇岳
  张镇岳(1866-1912),清代岐山县杜家庄人。清末举人。清同治五年(1866)生。自幼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早年就读于凤鸣书院,后在凤翔府考秀才,名列榜首;秋闱考举,又中“五魁”。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努力汲取新知识,接受维新改良思想,常与仁人志士切磋国事,陈述己见,寻求救国拯民的良策。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进京会试,适逢康有为发起“公车上 书”之举,张镇岳毅然在“-”上签名,
(18661912)
72、陶浚宣
  陶浚宣(1846—1912),原名祖望,字文冲,号心云,别号东湖居士,又号稷山居士,绍兴陶堰人。清末著名书法家。清光绪二年(1876)举人。后应聘赴广东广雅书院、湖北志书局任职,在福建漳州开过煤矿,在邑东白米堰设丝厂,皆丧其财。晚年隐居绕门山麓,利用采石形成的塘、潭、池、洞造桥、筑路、营屋、建亭,将箬蕡山悬崖绝壁作了巧夺天工的布局,点缀成为各种胜景,为此花费了大量财力和精力,终于在二十五年完工,名
(18461912)
73、王锺骥
  王锺骥(1871—1912年),字季馥。融水乡水东村人。15岁考取秀才,26岁获“孝廉方正”。宣统元年(1909年)被选任广西谘议局谘议员,常驻省(桂林)局办事。其间秘密参加国民革命同盟会,并以省议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积极参加国民的各种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与张子扬、黎鼎鑑等人受同盟会广西支部派遣,由桂林秘密回融进行活动,发展组织、培植骨干,成立同盟会融县分部,与张子扬同被选为负责人。武昌起
(18711912)
74、释海明
  释海明,俗姓王,字转初,别号慈莲,南安四都人,清同治十年(1871)出生。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南安杨梅山雪峰寺削发为僧,翌年到漳州南山寺学习佛教经典,后回雪峰寺协助佛化和尚掌理寺务兼讲授佛教三字经。讲经时条理清楚,意义深刻,受到寺僧的好评,并培养不少佛教徒。光绪三十年(1904),海明前往南洋一带化缘,经历八年艰辛,化缘所得资金全部捐助缮修雪峰寺大殿及东西楼。以及在水头、石井、官桥一带重建
(18711912)
75、陈发初
  陈发初(1881~1912),原名陈作启,灵山县武利练(今伯劳圩)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少年习武,长成后曾操屠宰业。为人慷慨有大志,好打抱不平。清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从事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刘思裕领导钦州三那(那丽、那彭、那思)地区人民抗糖捐运动,即互有联络。光绪三十三年,同盟会发动钦防起义,九月九日,中华革命军南军都督王和顺带领部队取道伯劳进攻灵山县城。
(18811912)
76、释敬安
  释敬安(1851~1912)字寄禅,湘潭人。少以孤贫出家,16岁披剃于湘阴法华寺,20岁左右致山于诗文。得王脚运指授,才思日进,为湘绮楼叫大弟子之一。小久赴南岳祝圣寺,遍参十万大德。光绪三年(1877)于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剜脊肉燃灯以供佛,并烧二指使骈,自号“八指头陀”。光绪十二年,与著名诗人王湘绮、郭嵩焘在长沙开福寺创办碧湖诗札。二十八年,宁波天童寺迎为首座。三十四年,推为宁渡僧教育会会长。
(18511912)
77、曾纪琛
  曾纪琛:1844-1912。字凤如,曾国藩第三女,曾纪静、曾纪耀妹妹、曾纪纯、曾纪芬三姐。丈夫罗允吉(1846-1888,其父罗泽南是湘军早期重要将领),性情暴躁固执,婆母悍厉刻薄。
曾国藩第三女(18441912)
78、娄云庆
  娄云庆(1826~1912)娄云庆,字德生,号峻山,浏阳县人,道光六年(1826)生。咸丰初年入湘军水师,在镇压太平军的战斗中,累功至都司,旋充霆军营官。咸丰十年(1860),以战功擢参将。后转战皖南,会鲍超赴援江西,他率四营扼渔亭,击败太平军,杀害太平军部将黄世瑚。次年,随军会攻徽州,诸军被太平军打败,独他全军而退。不久,会张运兰战卢村,遂夺徽州,以总兵记名。后从鲍超战江西,以功封直隶正定镇总兵
(18261912)
79、李秀昂
  李秀昂:(1880-1912)清代会党首领,老河口起义发动者。原名正唐。德安(府治在今湖北安陆)人。勇武有膂力,善射。1903年入湖北新军前锋营。次年曾暗杀钦差大臣铁良,未果,后装病入医院。1907年更名秀昂,投工程营当兵。翌年在汉阳归元寺后杀死三十标满族官员双福及戈利哈玛,后潜逃,继续与革命党人联络,谋起事。1909年入马队八标三营。1911年夏随队赴襄阳后,加入以排满反洋为宗旨的江湖会。武昌起
(18801912)
80、王世雄
  王世雄(1850~1912),字子英,男,汉族,云南省宣威县羊场镇清水塘人。家世业农。王世雄幼有胆略。清同治三年(1864年),在广西参军,被岑毓英所赏识。同治六年(1867年),率部镇压杜文秀义军,升至参将,借补开化左营游击。光绪二年(1876年),奉命剿除贵州兴义等处匪患,所到之处,无不胜利。光绪七年(1881年)奉调福建,驻守台湾北部的彰化、新化等处,后又随岑毓英回滇,管带安义、定远两营,驻
(185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