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91、王灿登
  王灿登(1875-1911),福建省连江县透堡乡西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性情坦率,嫉恶如仇。他虽务农,但长在武风甚炽、革命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闲时好学技击,身手不凡,常与黄忠炳、曾守辉等人切磋拳术棍法。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加入光复会,宣传革命道理,不遗余力。每论革命总曰:“如山轰石,不至平地不止,未知何日到平地也。”1911年(宣统三年)三月,同盟会决定举行广州起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751911)
92、张永贵
  张永贵(1858-1911),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清末铁路工人运动领袖。清咸丰八年(1858)生。出身农家,父为泥瓦匠,母系农妇。张永贵自幼勤劳好学,并习武术。同治十一年(1872),15岁时,因家乡闹虫灾去天津学徒当银匠。光绪九年(1883),银铺被盗,涉嫌被捕入狱。十三(1887)上诉查清后出狱,时年30岁。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谋生长途跋涉闯关东,最远到过黑龙江边陲的漠河金矿,后
清末铁路工人运动领袖(18581911)
93、陈敬岳
  (1867—1911)陈敬岳,字接祥,丙村横石人。是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品行高洁,奋发读书,不随流俗。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往马来亚,在吉隆坡埠一间华文学校任教,加人中和堂(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联络华侨的团体),继又任教于北叻埠之打问路口,并加人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三·廿九”广州起义前夕,陈敬岳与王和顺、温德政等同盟会员,率华侨30余人回国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是役
(18671911)
94、陶骏保
   陶骏保(1878~1911),字璞青。丹徒县(今镇江市区)人。辛亥革命将领。少时从学其兄陶逊,受强国强种思想的影响,抱有推翻清廷的志向。18岁考入江南武备学堂受训,又曾去日本留学和考察军务。后从军于福建、广东,先后任徐绍桢常备军管带、军政局参谋兼武备学堂教员,与谢刚德、方声涛、方声洞诸志士相交甚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徐绍桢回江南筹建新军。光绪三十一年总办江南征兵局,兼办镇江征兵事宜
(18781911)
95、余东雄
  余东雄(1893~1911年),佛山镇人,出生于马来西亚华侨家庭,父亲余广晋是南洋毗叻埠华侨巨商。余东雄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希望祖国能革除弊政、兴旺发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同盟会派员到毗叻埠发展会员时,年仅15岁的余东雄便与挚友郭继权一道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同盟会在毗叻埠发动华侨青年回国参加孙中山筹划的广州起义, 余东雄即与郭继权结伴回国。由于他俩年纪较小,不易引起注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931911)
96、张钟端
  张钟端(1878-1911),字毓厚,号古民,别号鸿飞,河南省许昌县长村张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河南辛亥革命军总司令。清光绪四年(1878)生。自幼聪颖,13岁中秀才。入弘文书院普通科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获河南大学堂官费留学日本,入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法律。同年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回国,劝说尉氏县刘青霞赴日考察,摆脱封建枷锁。光绪三十三(1907)十二月,创办《河南》杂志,任
(18791911)
97、徐进照
  徐进照(?—1911.4.27),广东番禺人,同盟会员。近代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早年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谋生,后来认识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1910年底孙中山等人策谋发动广州起义,徐进照赶往香港,参与前期的武器弹药准备工作。广州起义惨遭失败,徐进照被乱枪打死。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911)
98、徐廉辉
  徐廉辉,花县五华村人。安南华侨,业工。1911年“三·二九”之役,转战飞来庙,负伤。后随徐维扬攀山越岭至三元里。维扬嘱扶伤归里,行抵高塘大东桥又遇敌兵,惨遭杀害,时年三十一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811911)
99、田淑扬
  田淑扬(1887~1911),字亚豪,田激扬(1890~1908),字昂甫。凤阳县府城镇府东街人,系同胞兄弟。其三叔是清朝台湾道台,在凤阳很有名气。田淑扬、田激扬两兄弟幼时就勤奋学习,能文善武,书画皆精。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他俩的二哥田仲扬求学于南京两江学堂,后又改入安庆武备陆军学堂,随召四弟田激扬到安庆报考测绘学堂。田淑扬在他们的影响下,不久也去南洋将弁学校学习深造,结业后任安徽省步军
(18871911)
100、徐昭良
  徐昭良,籍 贯: 新华镇大华村兴华庄生卒时间: 1887——1911-4-27于1911年“3.29”之役,随徐派扬攻总督署,转战飞来庙,不克,负伤,至高塘大东桥遇敌,遭杀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87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