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21、黄志信
  黄志信(1835~1907年),字守谦,别号思俭翁,同安县人。黄志信9岁时入私塾念书,13岁辍学从耕,后参加小刀会,担任军需官职务。起义失败后,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和两个兄长离开家乡,在厦门港搭乘一条商帆船逃到印尼爪哇,定居于中爪哇三宝垄。初做小商贩,后来逐步经营土特产,一帆风顺,至同治二年(1863年),已拥有上百万荷盾的资产。同治二年(1863年),黄志信创办建源公司,初称建源栈。主要经
(18351907)
22、颜大辟
  颜大辟Dr.Davidgrant(?~1907年),英国人,泉州惠世医院(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任院长。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即来厦门传教,继而向漳州、泉州发展。同治五年(1866年),派英国人杜嘉德来泉州宣讲“福音”。光绪七年(1881年),又派医生颜大辟来泉州配合传教,在南街新花山(现南街礼拜堂)设立施医布道处,免费为群众治病和
(?~1907)
23、胡曦
  胡曦 (1844—1907年),字晓岑,号壶园,兴宁兴城镇大巷里人,诗人、考据家、书法家。 胡曦出身寒微,天资颖异,6岁能诗,清同治十二年拔贡。几次乡试落第后,在家专心著述。一生诗作很多,有《湛此心斋诗集》12卷,《湛此心斋诗话》2卷。采用方言、谚语入诗,是其一大特色。他吸收民歌精髓,成为新派诗中的一员,《莺海花》一书,格调与山歌相仿,黄遵宪十分赞赏。后人称其诗“乃公度新派诗之先河”,与黄遵宪、丘
(18441907)
24、郑安寿
  (1851—1907)郑安寿,字音楼,清咸丰一年(1851年)出生。城东黄竹洋人。少时在乡读书,接受中国文化教育。及长,只身到马来亚,后与友人合资经营锡矿。因他精明干练,勤毅笃实,不久即大有成就。他虽积资巨万,但不追求个人享受。且生性任侠好义,专救人之急,济人之危。当时,怡保万里望一带之同乡数以千计,在他的帮助下,安然操业如常,不致被人欺凌而受生活颠连之苦。至今同乡相与谈论,犹慨然想见他的为人。清
(18511907)
25、胡寿海
   胡寿海(?~1907),字东清。淮阴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大挑以知县分发浙江,历任西安、平阳知县。为官清正,于地方一毫不取,被浙中推为廉吏。在平阳屡次拯救百姓灾难,个人解囊不够捐助又动用库银,造成亏空公帑,较大规模地动用有四次。首次灵溪埠务案,虽将争端平息,但因修学校等事项,赔千余金。其次南港塘案,又赔二千余金,但保全民众甚多。再次鳌江盐栈案,鳌江盐栈因故被愤怒的群众拆毁,
(?~1907)
26、刘耀勋
  刘耀勋(1866—1907),字佐斋,幼名三清(三春),武义县城人。自幼聪慧喜读书,20岁补博士弟子员,襄助修复熟溪桥及经理县育婴堂。28岁就读金华丽正书院,次年考试得一等第三名,补廪饩。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义荒歉,知县委其前往绍兴购粮平粜以惠民,因此误过府试期,不以为意。回县创办养正小学堂,任校长,并领头建造南湖余庆桥。目睹列强侵华,清廷腐败,满怀忧愤,一度消沉颓废。当孙中山领导革命的
(18661907)
27、杨卓霖
  杨卓霖(?-1907)清末同盟会成员。原名恢,字公仆。湖南醴陵人。行伍出身。1900年,帝国主义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组织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发起侵华战争。他随清军到京、津抵抗八国联军的入侵。同年12月,清政府全盘接受各国共同提出的“ 议和大纲”,次年又签订了《辛丑条约》。他愤清廷腐败,乃周游各省,联络会党密谋起义,策划推翻清朝,未成。后入南京将弁学堂学习。1904年留学日本,入铁道
(?~1907)
28、让·卡西米尔-佩里埃
  让·保罗·皮埃尔·卡西米尔-佩里埃(1847年11月8日-1907年3月11日)法国政治家、富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五任总统。其父奥古斯特·卡西米尔-佩里埃(AugusteCasimirPérier)曾任内政部长。在普法战争中,他任上尉。1876年以左派共和党人资格被奥布(Aube)省选任众议员,曾任副议长(1890-1892),1893年任议长。同年12月3日组阁,但由於无法对付--和棘手的政教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五任总统(18471907)
29、吴炎世
  吴炎世生于光绪十年正月十五日,庐江吴氏三兄妹。吴氏三兄妹于1905年,即在孙中山先生于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8.20)之初期,先后同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据载:他们兄妹三人加入同盟会的时间分别是:吴炎世于乙巳年七月二十五日(1905.8.25),吴弱男于乙巳年十月初五日(1905.11.1),吴亚男于乙巳年十月初九日(1905.11.5)。一家兄妹三人同年加入同盟会,献身反清革命洪流,这
庐江吴氏三兄妹(18841907)
30、方桂东
  方桂东(1857~1907),号纬星,酉头都秀水里(今前詹镇秀水里村)人。光绪五年(1879)考中武举人。后为方耀部属。先后驻广州、潮州、惠州等地。光绪九年(1883)随方耀调至钦州,驻石城县(今廉江)。治军严明,深得上司器重。后升至游击,尽先补用参将。他生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驻石城期间,帮助民众修路造桥,兴教育,奖生产,功绩卓著。当地民众为他建生祠,以怀念其功德。曾在广州黄沙创办述善堂,在汕头办
(1857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