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4)
131、张德恺
  张德恺,原名张金山,1907年生于湖北省孝感县小河镇联溪乡松林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张德恺少年时,家中节衣缩食,先让他到村塾读过几年书,后又送他到外地一个乡间医生处学医,希望他学成行医,以改变家境。由于家境每况愈下,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父母再也无力继续负担他的学医费用,而不得不让他弃医归农。张德恺的舅父李良顺,是联溪乡大塘角湾的大地主,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有一天,家里揭不开锅了,张德恺只好提着篮子到
(19071933)
132、王葆仁
  王葆仁,高分子化学家 1907年1月20日生于江苏扬州。192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193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9月12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59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中国最早从事高分子科学研究的化学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聚甲基-、聚己内酰胺。对有机硅高分子,特别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1986)
133、汪挽华
  汪挽华,男,原名汪惠生,1907出生,芦溪乡芦溪街人,个高体瘦,话语不多,性格沉稳。幼时因家中贫穷,到景德镇做学徒,后经营木行,1938年曾在景德镇担任祁门木业公会主任。民国二十七年(1939),景德镇地下党员任通文介绍汪挽华参加民族抗日先锋队,稍后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汪挽华接受中共赣北特委的指示,以做木材生意为名,回芦溪建立秘密交通站,负责接待赣北特委(驻景德镇)和东南局(驻泾县茂林)来
(19071974)
134、张文焕
  张文焕,1907年7月19日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利村乡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他曾入学读书,后又辍学务农;1925年,18岁的张文焕,被父亲送到于都县城的干阳小学继续念书。在新的环境中,他拼命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也了解到更多的世事风云。社会生活中许多解不开的疑团,塞满了他的脑海,多么渴望解开它们。1926年11月,从广州农讲所学习结业的中共党员丘倜等人,回到于都,成立了中共于都支部。张文焕主动
革命烈士(19071930)
135、琼东
  肖焕辉,海南琼东县(今琼海市)塔洋镇珍寨村人。1907年出生于贫苦家庭,三岁失去父亲,从小在家以拾猪粪为生,因家庭贫困只能半农半读读完小学,母亲因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病故。家中有姐姐、哥哥和弟弟,排行0。哥哥在大革命时期参加农会,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嫂嫂-改嫁,侄子肖木林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弟弟肖焕耀在解放海南战役中牺牲。 在学生年代,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1
肖焕辉(19071986)
136、梁思忠
  梁思忠(1907年—1932年),梁启超的第三个儿子,1907年生于日本,自清华毕业后到了美国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在梁启超所有留学子女中,梁思忠的政治热情最高,1927年初他一度想终止学业回国参加“北伐”,但被父亲劝阻。20世纪30年代初梁思忠毕业回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入伍后,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他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
梁启超的第三个儿子(19071932)
137、陆铁强
  陆铁强 (1907—1927) 陆铁强,字心石,化名鲁德成、沈惠农,排衙镇人。1926年3月,经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负责人、共产党员侯绍裘介绍,偕本县俞甫才到广州参加第六届中央农-动讲习所学习,9月下旬,受中共-区委委派,和俞一起以特派员身份回崇工作。他们先在本乡建立了一个30多人的农民协会。不久去西沙领导农民减租斗争。陆依靠1921年西沙“田革命”中的农民领袖,宣传减租、
(19071927)
138、朱云卿
  朱云卿(1907—1931年),原名朱云,梅城油箩街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农武装领导人之一。朱德在为朱云卿撰悼词中称其为“中国有用人才。”他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父是私塾教师,母是搬运工人。民国6年(1922年)15岁赴印尼万隆跟叔父做工。1924年朱云卿瞒着亲人,离印尼回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和参加军事训练,努力学习革命理论,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加入了军校进步组织“青
(19071931)
139、姜梦雄
  姜梦雄,名家楷,化名吕镇华,土家族,1907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长阳县土家山寨。姜梦雄幼时随父念书,后于县立高等学校毕业。姜梦雄少年时就为人正直,同情穷苦百姓,乐与贫苦子女交朋友,常将笔、墨、纸张送给没有文具的同学,甚至节省自己的零花钱接济困难的学生买书本,同学们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1925年,姜梦雄与进步知识青年黄超群相识,俩人一起投奔到王天培部。1926年北伐时,王天培的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
革命烈士(19071930)
140、张筱鲁
  张筱鲁,男,江苏省灌南县三口镇张湾街人。1907年4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筱鲁联合进步青年孙存楼、武永嘉等人于1937年腊月初九在张湾街张家祠堂成立旨在团结抗日的民众抗日团体腊九社,张筱鲁为腊九社负责人之一。1939年正月,东海、灌云、沭阳地区重建中国共产党组织,张筱鲁于是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当地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1941年任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下辖的灌云
(1907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