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9)
181、张寒辉
  张寒晖(1902~1946),河北定县人。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35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国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
(19021946)
182、杨石魂
  杨石魂(1902~1929),1902年出生,广东普宁人,1923年11月,在广州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先后任青年团广东区执委会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他受党组织委派,回潮汕开展青年和工农运动,建立党团组织,任青年团汕头特别支部书记、汕头市总工会筹委会主席,领导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同年3月,中共汕头
(19021929)
183、余茂淮
  余茂淮(1902~1956),名琪,又名余飞,别号光一,化名茂德,黟县城中名贤里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四月二十三日生。父亲在县城开设余复泰杂货店,后迁居安庆。民国8 年(1919 年),余茂淮18 岁,在上海英商电车公司当工人,参加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任中央上海执行部工运干事。民国1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 年5 月15 日,上海发生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事件,造成著名的“五
(19021956)
184、杨秀英
  杨秀英,1902年冬出生于北京市通县东南前北营村的一个农民家里。1914年,母亲病逝后,秀英就用她那瘦弱、单薄的肩膀,为父亲分担生活的重担,艰难地拉扯着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这一年,她才12岁。两年以后,仅仅为了减少一张嘴的吃喝,父亲忍痛把她嫁到了小甘棠村的梁家。1944年,小甘棠村的人民终于有了出头之日。8月,中国共产党通县一区区委工作组来到这里开辟工作,相继建立了村政权、农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轰
(19021947)
185、左明
   左明(1902~1941)原名廖宗岱,又名廖作民、廖新,号菊阳,又号左明。陕西南郑人。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对八股文颇为反感,和同学何挺颖等暗中阅读《新青年》《改造》《努力》等书刊,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使他深受启发。1923年5月4日,联立中学联络南郑中学、职业学校学生--,左领队高呼:“反对二十一条!”“-!”-队伍冲进汉中道尹公署,左和道尹王秉坤据理辩争
(19021941)
186、李子光
  李子光,原名贾一中,1902年10月7日出生在蓟县西山北头村。1922年于宝蓟中学毕业后,经舅父介绍到西北汽车公司当职员。凄凉荒漠的西北大地,被官僚、军阀蹂躏后疮痍满目,李子光痛恨-,急切地想寻求救国救民的途径。1926年,他去绥远,在《西北实业日报》当校对和新闻,因职业之便结识了绥远《教育公报》杨述存(又名冷楚)和绥远职业学校教师路雨亭。杨、路二人都是共产党人,1926年7月,经杨、路介绍,李子
(19021967)
187、张性初
  张性初(1902~1971)原名张炳仁,化名醒初、秉人,笔名冰人、兵刃、每雨。陕西渭南(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人。1920年考入华县私立咸林中学,受魏野畴、王复生影响努力阅读革命书刊。1922年随魏野畴转入西安成德中学。1924年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任团西安第一支部书记、第二支部干事。与此同时,张在魏野畴的指导下,发起成立团的外围组织--青年文学社(不久改为青年生活社),主编《青年文学》(
(19021971)
188、张寒晖
  张寒晖(1902~1946)原名蓝璞,字含辉。定县(今定州)西建阳村人。幼年即喜欢音乐。1919年入保定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写作白话诗和剧本。1922年考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后又考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艺专同学成立五五剧社,一度担任该剧社主办的《戏剧》周刊主编。同时,参加了反对反动军阀逮捕进步师生的斗争。1927年为躲避敌人的搜捕一
(19021946)
189、路景荣
  路景荣(1902~1937),原名精荣,字静吾。阳湖县(今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乡丁庄村人。抗日烈士。民国14年(1925年)投奔广州考进黄埔军校,以第四期第一名毕业,被留校工作。随后参加北伐军,历任排、连、营长、副团长、处长、团长、师少将参谋长。民国26年淞沪抗日之战前夕,路景荣任国民党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五八三团上校团长,部队驻武汉桥口。因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吴淞口一带不断增兵,他在当年8月4日午夜,接到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19021937)
190、武止戈
  武止戈(1902~1933)又名武熹祖,化名胡之康。生于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后迁居西安。1920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开始接触新文化、新思想,并参加-。1921年12月,同屈武、邹均等十多名陕籍同学组织了南开学校陕西同乡会,创办了《贡献》月刊,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他在该刊发表了不少文章,在《为什么要讲社会主义》一文中,赞颂俄国十月革命,认为社会主义已“成为世界的问题”,其趋势将“弥漫全世界”。
(1902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