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介绍(7)
61、孙荃
  孙荃(1897~1978)女,原名兰坡,小字潜缇,大青乡人。幼入私塾,聪慧善学,深得塾师赏识。1897年生于富阳县宵井镇一个颇有资产和地位的书香世家。父孝贞先生曾经寒窗苦读十数年,但时运不济,福星不照,屡进考场,屡次失败,十几年过去了,连个秀才也没捞到,怒之下,遂抛开诗书,放弃功名,固守田园,重振家业,先是经营毛竹生意,以后又办了小造纸厂,两者的收入都甚为可观,再加上祖上遗留下来的百亩上好水田可供
郁达夫的原配夫人(18971978)
62、吴德标
  吴德标,1897年出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一贫农家中。吴德标的童年是艰难困苦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他进入学龄时期就拿着牛鞭上山放牛,稍大一些便开始下田干活。1918年,时值青春年华的吴德标,只身来到福州,靠拉黄包车维持生计。开始,吴德标漫无目标,整天在街上转,拉些零星顾客。后来一位雇主多次坐吴德标的黄包车,觉得他为人诚实可靠,便长期雇用。由于雇主是位律师,社交面较广,给吴德标提供接触社会上层人物的机会
(18971946)
63、毛福轩
  毛福轩(1897-1933) 中共韶山支部第一任书记,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潭县(今韶山市)人,1897年4月29日出生在湘潭县韶山冲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22年秋,经毛泽东介绍,到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当勤杂工,实行半工半读,结识了何叔衡、夏明翰、李达等共产党人,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初步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同年冬,受中共湘区委派遣,到江西安源煤矿从
(18971933)
64、潘菽
  潘菽(1897年7月13日—1988年3月26日),字水菽。出生于江苏宜兴。心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参与创建九三学社,并被选为理事。九三学社第一、二届中央理事会理事,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著名心理学家潘菽于1897年7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一书香之家。祖训是“耕读传家,不入仕途”。潘菽的曾祖父、祖父和伯父分别是清朝道光、咸
中国科学院院士(18971988)
65、端木杰
  端木杰(1897~1972),字文侠,回族,怀宁县人。15 岁时参加了韩衍、管鹏等组织的“青年军”。民国元年(1912 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从“青年军”中抽调一批优秀分子去南京-担任警卫。端木杰被选中。不久端木杰又被选送军需学校第一期学习。他在课余自习日文,编译有关日本会计的法规和教材,积极提出改进中-需工作的建议,深得校领导的器重,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学工作。民国17 年4 月端木杰担任
(18971972)
66、童汉璋
  童汉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合肥城内中-组织的创立者和领导人。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他两度战斗在合肥地区,因积劳成疾,于1943年8月病逝。汉璋一生追求真理,以身报国,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碧血丹心。童汉璋,1897年出生于合肥东乡童小郢。1918年,就读于安徽法政专门学堂,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熏陶。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安庆,汉璋起而响应,鼓动并组织全校同学投入伟大的-,并始终站在斗
(18971943)
67、杨钟健
  杨钟健(1897年6月1日—1979年1月15日),字克强。出生于陕西华县。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杨钟健出身于教师家庭,父亲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杨钟健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16年,他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17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18971979)
68、佘立亚
  佘立亚(1897~1927年) 佘立亚,又名利亚,化名王炎夏,湖南长沙人。民国8年(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参加旅欧学生的-。民国11年6月,参加旅欧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成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党员。次年初,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夏,转为中-员。民国14年,佘奉调回国,先后担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共青团郑州地委书记、中共郑州地委职工部主任、京汉铁路总工会郑州分会秘书长
(18971927)
69、郑介民
  郑介民(1897~1959) 原国民党军统局长,陆军二级上将。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宝芳乡下水村人。曾在文昌中学读书,十六岁时弃学,后到马来亚当华工。1924年初,返回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未中。后到广州市-长兼警卫旅旅长吴铁城办的警卫军讲武堂学习。8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编在步兵科。毕业后,于1925年10月被军校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从苏联毕业回国后曾任第四军政
(18971959)
70、方治
  方治(1897—1989)字希孔,人。民国后,方治一度肄业于桐城,旋即退学改进一中,与史德宽、万昌言等。1919年因伯父方培卿的资助,赴日本留学,先在日本补学日语,然后考取了东京高等师范(相当于当时的后师),1923年在东京高师毕业回国,在安庆私立成德中学任教务主任,后又赴日本进东京高师研究班,并参加国民党,任国民党驻日本支部负责人,同时被选为中华留日会理事。1925年曾以学生领袖身份接待过赴日本
(1897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