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3)
121、唐朝英
  唐朝英(1897-1927) 中共早期党员,革命烈士。 湖南省嘉禾县人,1897年生于嘉禾县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赴衡阳入湖南省立三师学习,与蒋先云等秘密建立“心社”。1919年6月17日,湘南学生联合会成立,他当选为负责人之一,与蒋先云、夏明翰、黄静源等领导20多个县的学生--,成立衡阳国货维持分会,召开查抄日货、打击奸商动员大会。1921年夏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任衡阳
(18971927)
122、梁津
  梁津(1897~1966),壮族。名丕基,字崇侯,号无涯。新靖镇学前街人。有胆识,好公益,唇留短须,外貌庄重,虽官至少将旅长,不置产业。梁在中学读书时,课余好练武,校里不少芭蕉树,被他晨起练拳击死。校长很是心疼,但也不苛责。中学毕业后在小学任教。有次闻县知事宋某-,义愤率领学生到县府当面诘问,县知事为之羞愧脸红。民国11年(1922)旧桂系宁武司令谭占荣驻扎靖西,纵兵殃民,他率领学生上街演说,历数
(18971966)
123、胡伯虎
  胡伯虎,原名正寅,字礼三。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龙塘镇玉湖村人。1897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胡日清除种田外,农闲时兼作木工;母亲吴氏,是个勤劳贤惠的农家妇女。胡伯虎幼年时在村里的私塾读书,1920年升入琼山县立中学(今海口市琼山中学)。 1922年冬,胡伯虎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3年3月,考上孙中山在广州举办的建国宣传学校领袖班,在校期间,勤奋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知识,阅览革命书
(18971928)
124、赵传家
  赵传家(1897~1993年) 赵传家,浙江嵊县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家迁余杭。宣统二年(1910年),入嘉兴秀州中学。翌年辛亥革命兴起,孙中山赴嘉兴演说,赵聆听后即剪去辫子,改着短装。民国6年(191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民国9年,转往湖州浸礼会中学任教。民国10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教于绍兴越材中学、杭州蕙兰中学。民国15年,任杭州新民小学校长。民国18年后,任
(18971993)
125、俞大维
  俞大维(1897—1993),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湖南长沙,早年就读于复旦大学预科、 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深造。1929年回国任军政部参事,1933年出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陆军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期间,领导兵工企业坚持生产,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装备支撑,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兵工生产和研发体系,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中国的“兵工之父”。1949年赴台湾,1954年出任
(18971993)
126、严谔声
  严谔声(1897~1969年) 严谔声,浙江海宁人。民国18年(1929年),在沪创办“新声通讯社”,着重报道国内外经济动态,揭露日本“农业中国,工业日本”的阴谋,披露侵华文件“田中奏折”的内容,因此遭到附有子弹的恐吓信威胁。 民国24年,他与成舍我、严独鹤等集资创办《立报》,担任总经理,聘请萨空了、恽逸群、舒宗侨等担任、记者,并以“小记者”笔名,每天为副刊写一段不到一百
(18971969)
127、朱雨江
  朱雨江(1897~1978),原名朱淞,字雨江,后改字行。天长县铜城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生。毕业于安徽省高等农业学校。民国9 年(1920 年)起在家乡任小学教师、校长。民国14 年春,天长县政府为了增加地方封建武装的经费,在各学校开学月余后,突然宣布削减教育经费以充军饷,朱雨江全力与县政府抗争。民国15 年起,担任天长县图书馆馆长。民国16 年初,朱雨江由人介绍,在南京登记加入中
(18971978)
128、刘泽如
  刘泽如,原名刘澄青,字濬哲,又名易华,玉莹(荣)。897年3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西良马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一岁时不幸丧父,靠母亲给人纺线织布,缝缝补补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断断续续上完了初小。1912年考入县立高级小学堂,1915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22年春,刘泽如告别了故乡和母校,只身来到北京。他写信给北京大学,要求半工半读,并寄去自己撰写的论文。北京大学校长、著名教
(18971986)
129、孙健初
   孙健初(1897年~1952年) 字子乾,濮阳县白埕乡后孙密城村人。玉门油田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10岁丧母,靠祖母抚养成人。后在曹州(今菏泽)六中读书。192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地质系,旋被山西省建设厅聘去,不久被南京中央国民政府农矿部调走。初任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技士,继升技正,从此开始了他的地质研究生涯。 孙健初为了寻求祖国地下宝藏,长期坚持野外调查,跋山涉水,不畏险阻,不避寒暑,
(18971952)
130、郭俊
  郭俊(1897-)男,汉族,湖北安陆人。幼时,在本城杨觉生教师处读书。13岁时,到县北乡接官厅王家台子随舅父攻读古文。人物生平1912年,考入省立东汉书院。在这里,他受到新教育的启发,曾想学习工业,走工业救国的道路。1917年夏季,赴京投考高校。因发生张勋复辟事件,时局混乱,学校停考,旅费用尽,只得当卖行装南归。途中他曾向伙伴表示:“我将来若能从戎征战,定当尽力于治国安民。”次年,再次赴京报考,被
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