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7)
161、傅柏翠
  傅柏翠(1895—1993年),上杭县蛟洋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生。清宣统三年(1911年),加入同盟会,考入福建高等预科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就读于福州海滨法政学校。民国3年,东渡日本学法律,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民国6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法专科。民国7年,领取北洋政府签发的律师文凭。民国8年,组织“奋斗社”,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民国15年,转为国民党党
(18951993)
162、阎仲彝
  阎仲彝(1895.1.25~1973.8.17),原名彝铭,字仲彝,后以字行,河南省淅川县人。著名外科专家,河南大学医学院第一任院长,河南近代医学教育的先驱。阎仲彝生于书香门第,父阎伯康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他自幼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1914年1月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德文班。1919年毕业,即被选送上海同济大学医科学习。1924年毕业,翌年考取河南官费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外科,1928年4月
(18951973)
163、朱凤美
  朱凤美,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他在麦类黑穗病、线虫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防治方法的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成果。他在研究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过程中,发现了生物拮抗作用,为生物防治开拓了新的领域;他首先将菌类分类与病害诊断研究结合起来,为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是植病研究工作者的楷模。朱凤美,1895年1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其父曾
164、黄子荣
   黄子荣,(1895—1935),又名黄猛,壮族,城中镇中华街人。家境清贫,读五年私塾就-辍学。他爱好游泳和武术,锻炼得身强体壮。但是贫家多受欺,他婚后不久,妻子被富家子弟污辱。他愤然离家从军,于22岁那年投桂系军阀陆荣廷部当了兵。一次战斗中他表现勇敢机智,被提升为中尉排长。1918年5月, 陆荣廷背叛孙中山。早受孙中山-思想影响的黄子荣毅然离开陆荣廷部。1919年冬参加马君武等组织的“改造广西同
(18951935)
165、陈树森
  陈树森(1895—1949年),字竹筠,祖籍泗孟乡,后迁居县城。民国5年(1916年) 陈树森在东兰高等小学毕业后,适韦拔群募兵百余人到贵州投讨袁护国军熊克诚旅, 陈树森跟随入伍。民国6年,熊克诚保送陈树森进入贵州陆军讲武堂,毕业后,陈树森在护国军中任见习排长。时川、滇、黔军阀混战,其部队流散,陈树森回广西,投入陆荣廷部任排长,参加粤桂战争。民国15年北伐期间,陈任新桂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的连长。
(18951949)
166、上官云相
   上官云相 (1895—1969) 字纪青。商河县人。1919年3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后被派往湖北陆军第二师第二十一混成旅任排长 (旅长为孙传芳) 。1923年, 孙传芳举兵向福建扩张,上官随军入闽。同年3月,孙传芳任福建军务督理,上官任督理公署参谋。后孙传芳任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上官任浙江督理公署宪兵营长。不久,擢升陆军暂编第七混成旅第一团团长。 1925年春,奉系军阀
(18951969)
167、支维永
  支维永(1895—1967) 男,演员。男班四大名生之一,小名达松,浙江省嵊县支鉴路村人。14岁进小歌班学戏,拜金荣水为师,工小生。1920年12月到上海,加入王永春领衔的戏班,首次挂牌演出于小西门绮云茶园,后在第一戏园和大世界演出。20年代后期已成为台柱小生,与李桂芳、金筱邦、楼天红、陶素莲、裘凤山、王佩卿等男班名角合作,演出于永庆、宝兴、协义等戏院,经常演出连台本戏《孟丽君》、《汉光武复国走
(18951967)
168、郑逸梅
  郑逸梅(1895—1992),名愿宗,字际云,笔名逸梅,别署冷香、疏景、一湄、陶拙安等,祖籍安徽歙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生于上海江湾。本姓鞠,父早殁,依苏州外祖父为生,改姓郑。少年时代就学于苏州草桥中学,与顾颉刚、吴湖帆、叶圣陶等有同窗之谊。江南高等学堂毕业后,入上海影戏公司,编撰字稿及说明书。参加南社。历任《华光半月刊》、《金刚钻报》、中孚书局及上海国华中学副校长等。1940年后,历任上海音
文史专家(18951992)
169、郭子化
  郭子化(1895——1975)  我党在枣庄较早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济南特别市市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原名郭邦清,又名葛洁之、郭幼如、李念三、郭省三等,化名葛幼如。江苏邳县土山区郭宋庄(今江苏省邳州市占城镇)人。早年就读于省立徐州第七师范学校。1919年参与领导响应北京五四运动的学生-,被推选为徐州学生联合会会长。曾领导组织宣传队和-小分队,到
(18951975)
170、李伯振
  李伯振(1895-1940年),阳江县合山李家庄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青年时期,勤奋好学,尊崇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在父亲李琪(号介龄,辛亥革命烈士)的熏陶下,积极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国民党统一广东后,民国14年(1925年)出任阳春县长。广东境内军阀混战初定,盗寇横行,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他为阳春的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李于民国14年(1925年)
(18951940)